新中国第一只手表诞生70周年
3月24日,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员工在海鸥表博物馆内参观双陀飞轮机芯模型。
当日,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新中国第一只手表诞生70周年。据了解,1955年3月24日,新中国第一只手表——五星表在天津试制成功,天津海鸥成为新中国第一只手表的诞生地。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探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这是3月26日拍摄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内景。
3月27日至31日,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多模态图谱
3月26日,科研人员通过微米级脑机接口混合现实,精准呈现脑机接口与大鼠大脑主要血管和脑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
武汉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周弘博士团队与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构建集成颅骨、脑组织功能分区、脑血管及侵入式脑机接口装置的微米级三维多模态图谱。这为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及医学教育开创了全新范式。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AI赋能就业
3月26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体育馆内,学生在查看招聘岗位信息。
当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2025届毕业生春季人才博览会。本次人才博览会参会企业共620家,面向黑龙江省内高校学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2万余个,打造了就业育人场域——“AI赋能-职涯启程街区”,创新增加了AI职业咨询、AI简历、AI面试、AI智绘照4个AI赋能区域,打造智能体“AI就业推荐官”,借助AI赋能职业能力快速提升。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博鳌亚洲论坛“绿色办会”
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办地——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拍摄的绿植。
绿色办会,是近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以贯之的坚持。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继续凸显“绿色办会”理念,采取绿色电力、绿色搭建、绿色交通、绿色会务、绿色住宿等碳减排措施,同时,在会场设置“零碳之光”互动体验场景和“绿动创趣坊”低碳角,打造一场低碳高效、科技赋能的国际盛会,力争实现“零碳办会”目标,向全球展示中国低碳发展的“博鳌方案”。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雪山脚下劳作忙
3月27日,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街道,农民在雪山脚下的田地里劳作。
新华社发(赵庆祖摄)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启动带光联调
晨光下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无人机照片,2024年12月27日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3月27日正式启动带光联调,HEPS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新华社发(袁广 摄)
“陆地航母”飞行汽车湖南首飞
3月27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飞行体在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进行飞行演示。
当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湖南首飞仪式在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举行,“陆地航母”模拟了跨水域飞行的应用场景,自柳叶湖大唐司马牌坊起飞,跨越环湖马路,在柳叶湖上空盘旋一周后安全降落。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雨后云端村居
3月27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村雨后景致(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王文生摄)
西藏隆重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3月28日,群众在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观看文艺演出,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6周年。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玉珍
这是玉珍老人(3月17日摄)。家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聂日雄乡冲堆村的玉珍老人生于1938年,出生的时候身份是农奴。
1959年3月28日,西藏开启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玉珍从此成为自己的主人,还入了党,去过北京参观学习,当过村长、乡长。
如今的玉珍老人已四世同堂,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年近90但身康体健,每天还要侍弄一下花草。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赶赴缅甸震区
3月29日,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外列队,准备赶赴缅甸地震灾区。
新华社发(周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