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又是周末了,但有些老父亲老母亲却没法享受春光,因为,要陪娃写作业。
有家长说,孩子特别费妈,一个人坐着写作业非常磨蹭,要坐旁边或者对面“镇着”。有家长坚决不刷手机,也不甘心只做“监工”,娃做啥自己也做啥,同步一起学,而且不断给娃“彩虹屁”夸夸。有妈妈说,越看娃写作业越糟心,刷手机又不太好意思,所以买了全套七八本的小说,娃一写作业就看,想让时间过得快一点。
从“镇场”到“神助攻”
“陪写作业,他写我也写。”这已经成为林悦的日常。自从儿子小岩升入初中后,这位职场妈妈就开启了自己的“二次求学”之路。
“初一学科难度突然提升,孩子又拒绝补习班,我只能自己上阵。”林悦回忆起初见初中数学题时的窘态,“全等三角形、因式分解……这些我当年得心应手的题目,现在看起来像天书。”
但既然夸下海口,只能硬着头皮上。倔强的林悦找了一些网课,还给自己买了教辅,白天上班,晚上自学。
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看网课并做题巩固。自学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渐入佳境。
学全等三角形时,她发现儿子总是卡在辅助线上。
“辅助线不好想。我琢磨了两位‘大神’的网课,做了一些题,还总结了几次。后来,‘基本款’的辅助线对我来说没有难度了,但复杂的辅助线还是难想。”后来,她和儿子同步做题,儿子还在抓耳挠腮,她的辅助线已经画好了。“娃是第一次接触,学新知识,我等于是复习了,当然会比他快。”
林悦给自己买的自学资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把一整个单元的教辅做完,自己批改后发现只有两三处小错时,成就感简直棒呆!”林悦说,自己有段时间学因式分解“走火入魔”,还额外找来“因式分解500题”刷,什么分组分解法、换元法、十字相乘法等非常顺溜。有次和儿子比赛,林悦的做题速度还超过了他。
“有次娃在冥思苦想,我一秒就看出用十字相乘。被娃各种夸夸,也是陪读陪出胜负欲了。”
林悦最得意的是,最近儿子夸她为“最强外挂”,有些做不出的数学、科学题,基本上老妈都能答。
“学习当然是娃的事,但现在我有兴趣也有能力一起学,互相讨论或者分享我的做法、想法,当他的学伴也是挺好的方法。而且,我在重温知识中找回了学习的乐趣。和娃一起学习后,我也切身体验到有些内容的确有难度,也容易踩坑,自己做一遍,也就不会心安理对孩子骂骂咧咧了,亲子关系也更好了。”
从“血压飙升”到“气定神闲”
“陛下御驾亲征,也救不了我的血压了!”上周,李沁第N次把《明朝那些事儿》翻回同一页。对面三年级的女儿朵朵正用橡皮擦作业本,已经擦出个黑洞。
三个月前,李沁在家长群看到“陪娃写作业时可以看看书”的建议,马上下单了当时群里妈妈们力荐的全套《明朝那些事儿》。
理想很丰满——女儿写作业,她品历史,母慈女孝。现实却很骨感——每三五分钟就要处理“妈妈,这题什么意思?”“我想喝水”“我要上厕所”的灵魂拷问。
“妈妈!我铅笔断了。”那天,李沁刚看到关键处,被朵朵的喊声惊到,女儿举着断芯铅笔像举着尚方宝剑。
“真是看不进去书。”她换了策略,假装看书,实际挡着刷手机,无线耳塞只用一个,藏头发里。
剧中正渐入佳境,耳边女儿冷不丁问:“妈妈,那个穿西装的人是谁?”
原来机灵的朵朵早发现她在追剧。
“让女儿看到刷手机不好,小说又看不进去,我也不想干坐着盯着娃。做啥好呢?”转机出现在前几天的小姐妹聚会,几个闺蜜聊到自家娃的字,说起了练字。
“要么练字试试,娃虽然在学硬笔书法,但很讨厌写字,那么我先写吧。”她马上下单了字帖,女儿一开始摆摊写作业,她就拿出字帖练字。
李沁发现,当她全神贯注运笔时,朵朵反而安静下来。
“妈妈,你写字好认真啊,坐得好直。”周五晚上,女儿看她又在练字,凑过来。她趁机展示作品:“这是楷书,我下次还要练行书,要不要一起?”
练字静心,李沁说,这个灵光一现的想法可能正改变自己的陪读生活,“朵朵可能也会因为我的影响喜欢上写字,可能也会学我的样子,坐姿更好一些。与其做一个焦虑的监工,不如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
你在“陪读”时会做些什么?有什么故事?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