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V领 | 王田苗:培养“小天才”创始人 要因材施教而非闭门造车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 牛谷月)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举办。活动现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接受了央广网记者。

当被问及如何培养更多“小天才”创始人,王田苗直言要因材施教。

“如果他(研发人员)想做技术研究,愿意把研发成果‘上书架’,包括发表专著和期刊,应该激励;如果一部分研发人员愿意跟企业打交道,愿意到社会实践,我认为也应该鼓励他们,把他的技术研发成果上到货架。所以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因材施教去创造这样的生态。”

王田苗还指出,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如果从事关键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应该更多地聆听产业和市场的需要,而不是闭门造车,在脑海里想象需求。另一方面,要让产业更多地支持高校的关键技术研究,这样会引领学生从事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

“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项目制教学,让学生真正知道交叉学科的理论如何形成一个样品,样品如何形成产品,产品怎么服务于客户,形成商品。”王田苗补充道。

王田苗还表示,工科院校的教师应该在毕业后、教学前,有一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如果工科专业的博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就在高校指导“小天才”,在与产业对接环节就可能出现知识、见识和愿景上的理解偏差。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王田苗介绍,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要强化前沿的基础研究,只有有了成果才有转化的可能。同时,当基础研究迈向应用落地阶段,需要产教融合,需要对接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在这过程中,就涉及到转化的机制、转化的人才,以及资金链产业链的支撑。

“我们国家的生态正在往好的方面迅速转化,比如说强化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强调耐心资本,并且充分发挥我国在软硬结合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优势,以及大力推动培育技术经纪人等这种生态在往好方面发展。”王田苗举例称,不论是DeepSeek还是宇树机器人,“让我们看到了‘小天才’以饱满的热情,敢于颠覆原有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来创新的可能。”

王田苗还表示,在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中的另一支力量是高管创业。“高管创业有较好的产业经验,具有全球商业的视野,并且基于他们的企业管理能力,他们对产业的长链条资源整合能力非常强。”

王田苗认为,“小天才”创业更多是从0到1基础性的创新,而高管创业更多是从1到10的过程,因为他们善于促成原创成果和产业的对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政策支持,技术转化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等各环节匹配的需求将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