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彭派新动力 | 一根绳,凭什么逆袭破壁?

图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徐州万亿之城的冲刺之年。3月26日召开的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吹响了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的冲锋号。


迈向万亿之城,经济是主战场,项目是主阵地,企业是主力军。

迈向万亿之城,离不开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广大企业的努力拼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展示徐州企业靠改革破难题、增活力、强动力,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态势,徐州广电传媒集团推出全媒体新闻行动《“彭派”新动力》,聚焦徐州经济“主战场”,以镜头解码产业升级密码,用笔触勾勒智造创新图景,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你有没有想过,
一根鞋带、一根攀山绳索,
或者鱼线,都是怎么编出来的?
这些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辅助工具,
时常会以一种隐身形态出现,
鲜少人会考虑,
一根编织绳的技术含量。

图片


沛县龙固镇高端装备产业园内,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编织机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编织机械研发与生产基地。工厂共六个厂区,产品型号涵盖上千个品种,30多个系列的编织机械,应用于从服装、家纺、五金、到通信、船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再到医疗器械、复合材料预成型体编织等领域。

千丝万缕的丝线、金属材料,在徐州,就是通过这些编织设备,变成跳绳、钓鱼线、数据线,形态千变万化,完成了逆天改命!

破 壁

图片


恒辉第四分厂的特种装备车间挑高为30米,主要生产系泊缆绳编织设备和复合材料预成型体编织设备。

 

图片


这台系泊缆绳编织机,机器总高十米,配有72个编织锭杆,能够编织出直径430毫米,长度超过2000米且无接头,额定载荷2800吨的重型绳索,直径430毫米,长度超过两千米,一个标准操场是四百米,意味着可以绕标准操场五圈。


图片 

这些大型编织机械设备体积不仅庞大,而且机械结构复杂性与精度要求极高。在设计中要保证设备在高速运转下数千个零部件精准协同;还要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确保编织密度均匀性和材料适应性;我们采用高强度材料运用先进的热处理以及精密加工工艺保证设备整体及零部件的强度,确保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图片


我国“海葵一号”中的12根系泊锚腿固定系统所用系泊聚酯纤维缆绳,就是使用恒辉的设备编织而成。生产的系泊聚酯纤维缆绳,单根超长1300米,超大重量80吨,超大规格直径274毫米,超高强度破断力2306吨。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深海永久系泊聚酯缆绳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解决了我国重大海洋装备系泊聚酯缆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也成为中国纤维缆绳有史以来单根最长、直径最大、强力最高的深海永久系泊聚酯缆绳。2022年,这项技术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


逆 袭

图片

 

编织机械编出巨型缆绳,上天入海,稳如磐石,精密的医疗器械,宛若游丝,编织机仿佛生出万千巧手,丝缕成线,远观恍若在编织空气,这编的可不是皇帝的新衣,而是护命的“利器”。


图片


这台设备正在编织的是镍钛合金丝,这种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合金丝通常被应用在医疗领域,像导管、心脏支架、球囊的编织层,都是用这种精密医疗编织设备编织的。医疗编织使用的材料大多数是镍钛合金丝、不锈钢丝、PGA等。这些材料的特性对编织设备的要求非常严苛。过去这类核心编织技术被欧美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厂商面临“无设备可造、无工艺可控”的困境。恒辉以材料特性为研发导向,通过设备升级与工艺创新双向突破,助力国产医疗产品撕掉“进口依赖”标签。


 图片


恒辉研发团队,近年来提出特种编织物数字化设计与精确成型理论,发明无接头环形绳缆、多层复合绳缆、特种管类编织物等多类型特种编织物自动编织技术,研制了五大类特种编织机成套装备,实现了成型工艺参数精确调控、产品精确成型和高性能化。‘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与‘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项目,还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


在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从研发、设计、到成型,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零部件制作都是自主制作完成,现在,他们在积极探索“大型工业设备的轻量化”这个终极难题。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我们在这个工厂看到的不只是奋斗和进取精神,还有中国民营企业闪闪发光的未来!

记者手记


在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拍摄的几天时间里,我们时常震撼于其编织设备的强大与精密,从打破国外垄断的深海系泊缆绳编织机,到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精密医疗编织设备,徐州企业用自主创新实现了逆袭。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高新企业在徐州发展的生动样本。


在徐州迈进万亿之城的征程中,像恒辉这样的企业是一股股的动力源泉,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相信未来,徐州会有更多高新企业崛起,以创新为笔,共同绘就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助力徐州在万亿之城的赛道上稳步迈进。






徐州广电记者 | 胡珊珊 张艺钟 马得程 杨睿 李双安桐 胡忠权 

编辑 | 李彦凝

一审 | 朱宸昕 许腾飞

二审 张清 孙剑

三审 | 王经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1
没有任务!所有地图免费进!无暗坑!无隐藏!送杀神套!
广告帝王霸业高爆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