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台军动向

3月18日,民进党当局防务部门向台立法机构提交并全文公布了2025年版的“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这是台当局自2009年以来发布的第5“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也是赖清德以来发布的第1份。这份报告的中文名称有误导性,会让人误以为该报告是对“过去4”防务政策的总结检讨。实际上,制定该报告的目的是“每4年规划一次未来若干年的防务政策”。

图片

2025年版的“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分为6章,分别对台海安全形势、台湾防卫战略指导、台军建设等6领域进行检讨,并提出台军的发展目标和执行方向。

这份报告对所谓解放军“攻台”场景进行了臆测和炒作报告称,解放军构建全天候、多领域情监侦与作战指挥系统,遂行对台大规模战役之联合指管演练海空封锁手段,其兵力布势既能快速实施封锁行动,也能转换为正式攻台行动。报告臆测,战时解放军在夺取制空、制海及制电磁权后,将在联合火力掩护下,运用两栖输送工具,搭配直升机、运输机,对台岛实施海空多梯队登陆突击行动,首要目标是夺取重要港口、海滩和机场,以建立登陆场。台军方研判,解放军将依托实时情报,运用导弹、远程火箭炮并结合海空打击战力,对台岛陆上重要设施及部队实施精准打击,并寻歼台海军主力。后将运用空中火力、远程火箭炮搭配无人机、巡飞弹,持续压制台军地面部队与作战装备。台军方还认为,解放军战时还将运用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航母等战略武器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以阻断他国军事介入。

图片解放军“联合利剑”演习示意图

台军方这份报告指出,台海作战形态正在持续转变第一是台军的预警时间缩短,解放军“由训转战”迅速,征兆很难明确判断。第二是战场透明度提高,台军部队必须更加重视隐蔽和信号管理,并建立更为灵活、快速的兵力分散与集中能力第三,远程武器和无人系统快速发展,使台军和解放军都能在更远距离上,以多种方式对战场目标进行精准攻击,弹药与补给的需求量更为庞大,确保军备物资供应成为攻防成败的关键第四,解放军电子攻击能力与硬杀伤手段结合对台军威胁巨大,台军必须确保通信、定位和导航系统正常运转第五,智能攻击无人机和巡飞弹的运用改变了地面与防空作战形态,并可协同执行和远距打击任务。

图片解放军“联合利剑”演习画面)

民进党当局2025年版“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台湾当局的防卫战略。报告延续了蔡英文时期的提法,仍然坚持“防卫固守、重层吓阻”的八字军事战略,但首度提出了“多域拒止、韧性防卫”的八字作战整备方向,以此指导台军的建军备战规划。

所谓“多域拒止”,是指建立海陆空天网等多域防御体系,部署多层次防御兵力、建立多道防线,阻止对手夺取关键要地,阻滞、扰乱、破坏对手各个阶段作战意图,并依托有利地形与防御工事,不断杀伤及削弱对方兵力,使其无法继续执行作战任务。

图片台军“立即备战操演”画面

所谓“韧性防卫”有三个方面意涵。一是指提高台军的机动性,在战时灵活分散部署,各类重要装备留有备份,注意部队行动隐蔽,在重要作战区域内预置后勤物资补给点。简而言之就是要提高打持久战的能力。二是要拉台湾老百姓当“炮灰”,运用所谓“全民防卫动员总体能量”,统合民间物资、人力等资源支援军事作战,发挥最大战争潜力。三是勾连外部势力,强化与所谓“友盟”的安全链结及共同行动。

图片台军“立即备战操演”画面

3月19日,台防务部门主管顾立雄在台立法机构进行专案报告时补充说,台军除了要强化后勤、指挥韧性外,还规划在今年底前成立首座“捐血机构”,后续于台湾中部、南部及东部的台军总医院成立捐血机构。此外,台军还将参照西方经验,于明年成立“三军血液计划”,由台当局统一管理,确保台军血液供应。

那么,台军方提出“多域拒止 韧性防卫”作战整备方向并制定一系列具体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台军的作战能力?如何看待台军方对未来台海作战形态正在持续转变所作的研判?本期《东南军情》邀请多位军事专家深入剖析,东南卫视3月2921:20播出,敬请关注收看。

图片

聚焦军事热点,追踪时事动向

大家的老朋友

将继续为您深度解读!

本期嘉宾







图片

军事专家  陈  虎


图片

军事专家  房  兵


图片

军事专家  秦  蓁


图片

军事专家  魏东旭

图片

每周六晚 21:20

《东南军情》

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