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目前燃油车产能大量放空 建议通过对燃油车企兼并重组等方式新增新能源产能
3月28日,工业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处于油电转换重大机遇期,现在至少已建成3000万辆燃油车产能和2000万辆新能源车产能,新能源产能绝大多数为新建,仅消化约二三百万辆燃油车闲置产能。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生死存亡重大危机,部分企业已停产或倒闭,市场需求成为决定油电转换速度和油车命运的主导者,汽车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为此,苏波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引领和指导,在大力推进燃油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的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对燃油车企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实现,不再大规模征地新建,减少继续并行发展可能造成的更大的资源浪费。
财联社汽车:通过对燃油车企兼并重组等方式新增新能源产能,切中了当前汽车产业油电转换的关键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今日举行 聚焦AI、充电新模式等话题
3月28日,为期三天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举行12场主题会议。论坛负责人表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趋势迭代更新速度十分迅速,未来汽车电池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新模式以及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新生态都将是论坛关注的焦点话题。
财联社汽车:这些前沿话题将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发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多家中国车企回应:缅甸地震对公司泰国工厂运营暂无影响
3月28日,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分别回应财联社记者时表示,目前缅甸地震对公司泰国工厂运营暂无影响。今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四家车企均在泰国罗勇府设有生产基地。
财联社汽车:此次缅甸地震,或将对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湖南提振消费目标: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40%以上 累计建成充电桩超50万个
3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的《湖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2025年,该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重达40%以上,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超50万个;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销售超过800亿元。
财联社汽车:政策的推动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湖南的快速发展。
东风集团:控股股东正在谋划和兵装旗下汽车板块进行重组
3月28日,在2024业绩沟通会上,东风集团股份管理层表示,公司和长安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中,控股股东正在谋划和兵装旗下汽车板块进行重组。“相关信息我们会按照重组节奏,定期向股东或投资者进行披露。”
财联社汽车:新东风长安呼之欲出?
长城汽车2024年营收2021.95亿元 同比增长16.73%
3月28日,长城汽车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扣非净利润 97.35亿元,同比增长101.4%。
财联社汽车:全球化加速布局推动长城汽车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广汽集团:2024年汇总营收4016.5亿元 计划2025年推出超20款车型
3月28日,广汽集团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集团汇总口径营业总收入约4016.5亿元,2024年汽车产销量191.66万辆和200.31万辆。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超过20款车型;已投资15亿成立华望汽车,加快推动与华为的合作,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财联社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将成为广汽今年业务推进的重中之重。
小马智行获准在深圳南山区开展自动驾驶无人市场化运营试点
3月28日,小马智行宣布,公司于3月27日获得深圳市南山区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市场化运营试点许可,在深圳核心中心城区,乘客可下单约乘Robotaxi。此前,该服务已在北京、广州等城市落地。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在深圳的运营范围已覆盖前海、宝安中心区、南山后海和深圳湾等核心区域。
财联社汽车: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累积近4500万公里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其中包括近500万公里的无人化测试里程。
松霖科技完成收购威迪思
松霖科技近日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松霖机器人完成对威迪思的收购。资料显示,厦门威迪思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辆研发的汽车设计服务商,其产品涵盖纯电动智能清扫机、物流车、观光车等多元化车型,且该公司还将车规级底盘控制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财联社汽车:此次收购将助力松霖科技在新能源车辆领域的技术优势。
特斯拉Cybercab出租车官宣6月开启运营
3月28日,特斯拉官方宣布,旗下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于2025年6月在美国得州奥斯汀投入运营,相比原计划2026年的发布时间有所提前。
财联社汽车:特斯拉Cybercab较原计划提前,表明特斯拉在无人驾驶技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上进展顺利。
(财联社记者 徐昊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