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这是一种延续千年的养蜂技艺。人们在无数次的冒险与试探中,磨合出人与蜜蜂的默契。圆桶为巢,蜜蜂为伴,人与自然的默契在此凝结成最原始的甜。
蜂农谢法云七岁时,就跟着父亲和爷爷学习养蜂技艺。从最初的30桶蜜蜂,发展到如今的500余桶 ,谢法云始终坚持采用传统的圆桶养蜂法。谢法云的老家在云峰街道清水源,这里有67000余亩公益林,是蜂群天然的庇护所。他所有的蜂桶,就分散在这片广袤的山林之中 。
好蜜,藏于深山。开春时节,是谢法云年后首次进山。他带着妻子在山林里辗转五个小时,只为找寻此前放置在峭壁之下的蜂桶。赶在新一轮蜜蜂分家前,取出部分蜂蜜,是他们此行的重要任务。
谢法云坚持圆桶养蜂,从不干预蜂群习性,只为蜂群提供栖息场所。蜜蜂在这片山林自由穿梭,采集野花与药材花蜜,由此酿成百花蜜。圆桶中的蜂巢历经四季轮回,每年仅收割一次。每次采蜜,都得为蜂群留足口粮。
采蜜是门精细活,熏烟时火候与力道必须恰到好处——熏烟过猛会伤害蜜蜂,过轻则无法将其驱离。采蜜时,还要保留幼虫区,维持蜂群的繁衍。深山蜜全程无人工饲喂,蜜脾晶莹透亮,蜂蜡可以直接嚼食。入口时,绵密的口感中透着草木的清香 。
谢法云如今已经55岁,每日爬山已经让他感觉自己的体力一年不如一年。现在每隔三四天便要在家休息一天,而在从前,可以每日连续进山十余天都不觉得累。他说,用传统方式养蜂虽然累,但是他很快乐,这不仅是自己的工作,也是爱好,用最传统的方式造最好的蜜,是让他坚持下来的动力。虽然每天进山非常辛苦,但是在每一步前进的道路上,都有收获等着他,这就是他在深山酿就的甜蜜事业。
责编/唐诗奕 审核/张巧燕 监制/楼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