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汤的营养价值有限,主要成分是水,其余为脂肪、氨基酸和少量矿物质,鸡肉上的营养才能满足人体需求。
2.白粥虽然易于消化吸收,但营养结构单一,难以满足人体多元的营养需求。
3.鲜榨果汁中的营养物质容易遭到破坏,而且膳食纤维含量大大降低,喝果汁并不比喝含糖饮料健康多少。
4.红糖、红枣的含铁量并不理想,真正补铁的其实是动物性食物,如猪肝、鸭肝、猪血、鸭血等。
5.海参虽然高蛋白、低脂肪,但蛋白质主要以胶原蛋白为主,吸收利用率较低,鸡蛋的营养价值远超海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 上班辛苦,多喝点鸡汤补身体
● 胃不舒服,喝点白粥暖暖胃
● 生理期,喝点红糖水补气血
……
从小到大,总有些食物被赋予“爱与营养”的双重光环。
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真的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神奇吗?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些食品到底健不健康,营不营养!
一提到鸡汤,奶奶的唠叨仿佛还在耳边——
“肉可以不吃,汤一定要喝,营养都在汤里!”
很多人深信:鸡汤是绝佳的滋补圣品。
但事实上,鸡汤的营养十分有限!
鸡汤的主要成分是水(95%以上),其余为脂肪、氨基酸和少量矿物质。
绝大多数的营养,都牢牢 “锁” 在鸡肉上。
以常见的瓦罐鸡汤为例[1]:
(鸡汤和鸡肉的蛋白质含量相差16倍!)
一般来说,健康成年男性每天约需65克蛋白质,女性为55克。
也就是说:吃100克鸡肉就能满足一天近1/3的蛋白质需求,但如果靠鸡汤,那得喝1600毫升(大概3瓶矿泉水)!
(来源:soogif)
当然,鸡汤还是有一点营养(如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对于一些体质虚弱的病人来说,喝碗鸡汤总比什么都不吃更强。
但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指望靠喝鸡汤来“大补”,那还是算了吧。
和鸡汤相比,白粥的名号似乎更响——“养胃神器”。
无论是肠胃不适,还是大病初愈,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
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水,易于消化吸收,如果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短期内适量喝一些也不错。
但是,白粥营养结构单一,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不足,难以满足人体多元的营养需求。
胃肠功能正常的人,就没必要经常喝白粥啦!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鲜榨果汁就是一杯浓缩“水果”,营养又健康。
但真相却是:喝鲜榨果汁,并不比喝含糖饮料健康多少。
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各类抗氧化物。
然而,一旦被榨成汁,很多营养物质就会遭到破坏。
(来源:soogif)
水果一旦直接切开或被榨汁,会迅速发生氧化反应。
数据显示,青瓜、芒果、橙子榨成汁,维生素C损失率分别高达84%、59% 和33%[2]。
不仅如此,水果的大部分膳食纤维都留存于果渣中,却往往被我们白白丢弃,这导致果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大大降低。
此外,如果为了追求好喝,而在果汁中加了太多糖,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3]。
不少人有“以形补形”的想法,认为只要是红色的食物(如红糖、红枣、红豆、花生皮等),都可以补血。
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确实要多吃铁含量高的食物。
但是,红糖、红枣的含铁量并不理想[4,5]。而且过量食用,还可能因糖分摄入过多,增加发胖的风险。
真正补铁的,其实是动物性食物,比如猪肝、鸭肝、猪血、鸭血等[4,5]。
不过,食物补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果真的贫血严重,建议及时就诊,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服用铁剂。
蜂蜜中75%以上的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相当于每100克蜂蜜中,至少有75克的糖[6]。
这类游离糖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少吃点还行,但一旦吃太多,十分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长胖在所难免!
此外,由于存在肉毒中毒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健康部门均警告“不要给1岁以下婴儿喂食蜂蜜”[7]。
至于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的“通便”功效,也并非因为蜂蜜自己:
一方面,蜂蜜往往要用温水调和,有助于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另一方面,部分人对果糖吸收能力差,吃蜂蜜后肠道内渗透压失衡,继而引发腹泻——造成了蜂蜜“通便”的假象。
作为 “海八珍” 之一的海参,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滋补珍品”,备受热捧。
从营养成分来看,海参确实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不过,海参里面的蛋白质主要以胶原蛋白为主[8],在人体中的吸收利用率较低。
如果把海参和鸡蛋比一比,会发现……
虽然海参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鸡蛋,但由于鸡蛋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所需的更接近,所以消化吸收的效率也更高。
从补充蛋白质的角度来讲,鸡蛋的营养价值远超海参。
我们千万不要迷信各种“特殊功效”的滋补品——它们很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食物。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不缺乏也不过量,才是最佳的饮食之道。
审稿专家:马跃青
注册营养师
参考文献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