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3

评论

46

23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土拍爆了,房价要涨?

AI划重点 · 全文约2155字,阅读需7分钟

1.近期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爆,上海静安寺地块楼面价达16万1,北京海淀树村地块楼面价10万2,杭州和成都地王潮加剧市场热情。

2.由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土地稀缺,地王主力军转向“央国混”企业,拿地占比高达90%。

3.土地价格上涨传导至新房售价上涨,开发商合理利润强化买高价地能力,未来房产价值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段。

4.与此同时,非核心城市房产投资价值逐渐减弱,房产投资需关注5-10年周期,全力盯租金现金流。

5.专家建议购房者置换时选择低密小区、核心地段稀缺资源的小区和户型,以及全新一代产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1


地王潮又来了!

2月26日,上海静安寺,拍出一块楼面价16万1的地王。

3月18日,北京海淀树村,拍出一块楼面价10万2的地王。

如果说一线城市拍出地王不足为奇,那么杭州和成都的发力,则彻底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3月25日,杭州四宗宅地全部溢价成交,总成交额突破百亿。其中水电新村地块以7.7万元/㎡的楼面价刷新纪录,按此推算未来售价将达14-15万元/㎡,价格水平直逼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地王。

图片

——来源真叫卢俊


这股热潮并未止步于长三角——


成都3月27日拍出金融城三期地块,楼面价达到4万元/㎡,这是继半月前大源板块创纪录后的再次突破。尽管房价天花板不及杭州,但成都新房价格已实现连续12个月稳健上涨。


除了北京、杭州、成都在竭力拿出"压箱底"好地,多个热点城市也在近期加大了土地供应。


对于市场而言,实在是沉寂太久了,这一轮土拍,就这么水灵灵的爆了!


土地市场的躁动迅速传导至交易端。实际上,最近多地的成交量确实也在好转,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成交量,转变得非常快。


深圳龙岗大运项目1月开盘即告售罄;


上海新房及二手房日均成交突破千套。


Wind数据显示,3月1-24日:


北京商品住宅网签套数为3416套,较2月全月增加48.8%。同期二手房网签13675套,较2月全月增长15%。


上海、广州、深圳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广州为网签套数,下同)分别为7288套、4659套和2157套,均已超过2月整月水平和去年同期。


当然,狂欢属于一线,属于核心二线,中小城市仍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2


市场的分化越来越明显,资金也越来越聚焦核心城市。


具体来看,这次的“地王潮”有两个显著特点:


首先,热度并非全国性蔓延,而是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其次,地王主力军已从民企转向“央国混”企业,其拿地占比高达90%,成为本轮土拍的主导力量。


逻辑很简单,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地段。


这种趋同的价值观,正在重塑中国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从以前的疯狂圈地,到如今只认高品质的土地资源。


这一点,其实从去年926会议之后的土拍情况来看,已经初现端倪。


从几个城市的地块分析来看,有个共同点就是:


1、位置核心,要么稀缺老城,要么共识价值区域。


2、容积率都比较低,超过3容积率的地块都不多。


比如:2025年初上海预供地公告规模7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3%,平均供地容积率从1.87下降至1.78,极少数高容积率项目也均为城市核心地块。


这也与之前上层提到的要做改善型住房,住好房子,完美契合。


一边是鼓励改善的政策、一边是各个城市祭出的好地块,开发商们要各显神通了。


在好地块上,开发商充分发挥设计创意,让新房市场上的改善户型扎堆出现。


由此形成的闭环已清晰可见——


土地价格上涨→新房售价上涨→开发商合理利润→强化买高价地能力。


今后这个循环会逐步显性化,但这种显性并不体现在整个大盘,而是聚焦于核心城市、优质地段。


反观非核心城市,恐怕只会越来越冷清。



3


当我们把这些城市放在地图上,很明显的特点,都聚焦在长三角、大湾区、以及区域性核心城市,这是中国城市格局,更是未来房地产的格局。


房价就是资源集中的体现。


未来的房产价值,一定是只聚集于全中国5%的房子了,15%的房子可买但不够优质,5%的是没问题的,跑赢市场。


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曾经的"闭眼买房"逻辑已彻底失效,背后是人口、资源。即是租金、杠杆、区域价值的深度思考。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很有趣,叫房价回收期。

通俗来讲,就是购买一套房子后,依靠租金收入多少年能够回本。


我们以一线城市为例:


图片


2022年8月,四大一线城市平均回收期高达74.8年;


2024年9月,随着房价回落,回收期骤降至59.1年;


2025年2月,数据回升至61.1年。


有人说了,一线城市尚且需要60年回本,买房的意义是什么呢?


房地产难道没有投资价值了吗?


答案并非绝对否定,但逻辑必须转变——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你的资产盘子里不能没有房子,否则,你的杠杆没办法扩大,货币之水你也没办法承接。


只是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变了。


中国正在进入后城市化、后房地产和人口老龄化时代,大部分房地产已失去资产投资价值,转变为消费品,不再用以前的短线或炒房视角。


一线强二线还是以涨幅为主,但三四线、甚至弱二线,可以用回本周期倒入手价格,跟股票的算法类似,比较适合房价没有任何上涨希望的三四线。


所以,房产投资,要看至少5-10年周期,全力盯租金现金流,并收缩资产安全边界。


这一趋势在全球早有先例——


日本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最近三十年多,人口老龄化加速,同时人口不断地往东京湾区集中,如今只有东京的房价回到泡沫巅峰水平,其它城市还相去甚远。


所以,房地产投资必须跟着人走,往人口流入的核心大城市集中。


因此,置换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把二三四线、非核心区、老破小置换成一线城市、区域性核心大城市的核心区的优质物业。


如果你是正在置换改善的朋友,请一定谨记住以下的忠告。


1、在你预算可以的情况下,尽量选产品形态更加低密的小区。


2、尽量选择核心地段具有稀缺资源的小区和户型。


3、最好是全新一代产品,得房率超高的新产品。



4


最后想再聊一聊消费贷。


这两天总有读者问,消费贷利率这么低,那我拿消费贷去买房做首付行不行?


大家要知道,这一次的消费贷大放松,目的是拉消费+抗通缩。


钱少,就真的不要激进上杠杆、借钱、高杠杆、高负债的买房了。


如果首付不足、收入不稳定,就不要急于上车,因为房价上涨的威胁已经解除。当下和未来几年,降杠杆是主流趋势,而不是加杠杆。


中国房地产,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地产行业已沦为少数巨头的竞技场。


此刻,风向正在改变。



图片


土拍热度上涨、一线城市成交超好、2025年的财政收储也渐渐提上日程。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入手?还是趁机离场?


和米公子一起,和米宅一起,持续跟踪房地产市场动态,避免错失机会,规避风险。

★提醒:下单的朋友请务必留下正确的手机号码,并且留意接听来电。


图片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