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纵横点评 | “新匠人”让“老手艺”越活越年轻

近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主办的“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在北京进行推介。

图片

图片
图|一件件非遗文创大方淳朴,精巧细致,色彩纹样古雅。

正如品牌名字一样,“金石交”寓意各民族的深厚情谊如金石般坚不可摧。该品牌创新打造 “非遗+文物”国宝产品体系,现已开发乌拉特服饰、刺绣、玉石镶嵌等9大类500余种产品,带动450余名农牧民群体就业,2024年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

“金石交”艺术馆落成与文化资源数据库上线,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文旅产品“走出去”的快速通道。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刘尧晔认为通过全面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新产业培养新型匠人,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刘尧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如何让这些富有特色的资源在当代获得新生,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问题在于传统工艺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兼容问题,而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游客对高品质文创产品的需求一路攀升,这也对传统工艺的升级提出了要求。

乌拉特中旗 “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恰好可以作为总书记这段讲话的生动展示,它取得的成绩更展示出以下亮点: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通过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规模产业链,特别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加入,增强了产业运营的科学性,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展现了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能力,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建设添砖加瓦。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2024年“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年销售额达3200多万元,并通过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召开推介会、参加深圳文博会等途径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经济价值,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新产业也培养了一批新型匠人,解决传承人的就业困难,让他们传承的同时致力于创新,迎合新的市场需求,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提升北疆文化的重要路径,乌拉特中旗“金石交”品牌的建设,也成为一个可供学习的典型案例,我们也期待自治区有更多的文化品牌能够遍地开花,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创造经济价值,让我们的文旅产业更加强大。

记者:张玉纯、孙雪梅 
编辑:查   干
审核:赵   婧
监制:和   岩
总监制:山   丹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