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主办的“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在北京进行推介。
正如品牌名字一样,“金石交”寓意各民族的深厚情谊如金石般坚不可摧。该品牌创新打造 “非遗+文物”国宝产品体系,现已开发乌拉特服饰、刺绣、玉石镶嵌等9大类500余种产品,带动450余名农牧民群体就业,2024年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
“金石交”艺术馆落成与文化资源数据库上线,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文旅产品“走出去”的快速通道。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刘尧晔认为:通过全面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新产业也培养了新型匠人,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刘尧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如何让这些富有特色的资源在当代获得新生,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问题在于传统工艺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兼容问题,而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游客对高品质文创产品的需求一路攀升,这也对传统工艺的升级提出了要求。
乌拉特中旗 “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恰好可以作为总书记这段讲话的生动展示,它取得的成绩更展示出以下亮点: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通过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规模产业链,特别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加入,增强了产业运营的科学性,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展现了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能力,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建设添砖加瓦。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2024年“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年销售额达3200多万元,并通过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召开推介会、参加深圳文博会等途径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经济价值,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新产业也培养了一批新型匠人,解决传承人的就业困难,让他们传承的同时致力于创新,迎合新的市场需求,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提升北疆文化的重要路径,乌拉特中旗“金石交”品牌的建设,也成为一个可供学习的典型案例,我们也期待自治区有更多的文化品牌能够遍地开花,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创造经济价值,让我们的文旅产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