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夜读|我家的老碾房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满大地,父母亲就肩扛着晾晒干了的糜子或者谷子,朝着碾房走去。母亲将粮食均匀地铺在碾盘上,父亲套上小毛驴,让小毛驴拉起了碾杆,迈着沉稳的步伐,绕着碾盘一圈儿又一圈儿地转着。随着碾轱辘在碾盘上的滚动,糜子或者谷子等粮食逐渐脱壳,发出了“沙沙”的响声,这样反复推三遍,用簸箕扇出糠皮,出来的就是金黄金黄的米粒。

图片

碾子,是由坚硬的石头经石匠精心打造而成的碾米压面石器工具,它稳稳地坐落在村子的一角。碾子由碾杆、碾盘、碾轱辘、竖轴等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共同构成了这一传统的、比较原始的大型石器工具。碾盘,是一个巨大的石头圆台,厚重而坚实,中心立着竖轴,通过老鱼头连接着穿碾杆的碾轱辘,这便是碾子的核心部件。在碾盘和碾轱辘上,石匠精心凿刻着规则的纹理,那一道道纹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为了增加碾制粮食时的摩擦力,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在缓慢而有力的滚动中,完成脱粒。碾子不仅能脱皮推米,而且还能压面,比如压糕面、压白面、压豆面、压玉米面等等。

有时候生产队不给分配拉碾子的牲口,父母亲就靠人力来完成。遇到大忙季节,父母亲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就在碾房里点上两盏煤油灯,靠人力来推米压面。父母亲吃力地推动着碾杆,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我也没闲着,帮着大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碾房不仅是家和邻居推米压面的场所,也是我们几个弟兄姊妹玩耍的游乐园。当大人们下地劳动后,我们这些没事儿干的娃娃们就会偷偷地聚集在碾房里玩耍。有时候爬上碾盘学着毛驴打滚儿,有时候骑在碾轱辘上,就像骑老黄牛;有时候将黄土弄到碾盘上,模仿着大人们的样子碾米压面;有时候会在碾房里模仿戏班子的演员演唱二人台《压糕面》,记得当初是由我扮演二小哥,邻居杨六六姐姐扮演杏花儿,玩得不亦乐乎。

图片
▲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老碾房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家的老碾房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化的加工机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取代了古老的石碾子石磨,曾经热闹非凡的老碾房,如今不但变得冷冷清清,而且破烂不堪、面目全非。

我家的老碾房,它承载了我们家太多的记忆和情感。它是劳动的象征,是团结的见证,更是生活的印记。


更多新闻,点击↓↓

来源:暖新闻微信公众号(作者:李前唤)
编辑:李由
校对:郭娜
审核:武文玲
终审:王红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