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甘肃能源(000791)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95亿元,同比增长24.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4亿元,同比增长40.30%。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公司在新能源业务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小时数下降,显示出新能源业务的增长乏力。
火力发电业务成增长引擎
2024年,甘肃能源通过收购常乐公司66%股权,新增了火力发电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常乐公司3、4号机组于2023年11月、12月相继投产,火电发电量同比增加62.17亿千瓦时,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发电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到753.97万千瓦,同比增长113%,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比最大,达到400万千瓦。
火力发电业务的扩展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发电量,还优化了电源结构,增强了公司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然而,火力发电业务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燃料价格的波动和环保政策的压力,可能对未来的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新能源业务增长乏力
尽管甘肃能源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多年,但2024年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表现并不理想。报告期内,受甘肃省新能源利用率下降、风电场平均风速及光伏电场光辐射强度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风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68亿千瓦时,光伏发电的利用小时数也有所下降。
此外,分时电价机制的调整导致光伏平均上网电价下降,进一步压缩了新能源业务的利润空间。虽然公司计划在2025年投资建设多个新能源项目,包括永昌河清滩100MW光伏发电项目和庆阳绿电聚合试点项目一期工程,但这些项目的实际效益仍需时间验证。
可再生能源补贴依赖度高
甘肃能源在2024年收到以前年度可再生能源补贴1.50亿元,但仍有3.56亿元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未收。这表明公司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较高,补贴的延迟或减少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规模较大,未来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尽管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募集了配套资金,但新能源项目的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盈利。
总体来看,甘肃能源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但新能源业务的挑战不容忽视。公司需要在优化电源结构、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