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政府的“钱袋子”,钱在往哪里去?|说政经事

图片

政府从老百姓买车、买房的过程里获得的收入减少了。视觉中国/图

政府如何用钱来影响经济,我们常形容为“两个水龙头”。一个是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由财政部管理;另一个是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的多少和利率高低,由央行管理。

本周,我们想为大家解析的,就是过去一年财政政策的特点。它被浓缩在了2025年3月24日由财政部发布的一份报告里:《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报告有1.8万多字。它透露着数十万亿元资金,如何顺着财政政策的脉络,影响千家万户。

1.

先说报告中的政策部分。过去一年,财政出台了四大增量政策:加力化债;加大重点群体保障;稳定房地产;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也就是财政帮银行壮大实力。

其中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是重点群体保障。2024年,政府调整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本专科生、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贷款额度由16000元、20000元,分别提高至20000元、25000元。

也就是说,一个本专科生,每年助学贷款最高金额增长了4000元,研究生增长了5000元。此外,助学贷款利率也下调了。

2024年,全国发放助学贷款约955亿元。2023年,这一数字为700亿元。多出来的200多亿元,给了家境贫寒的学生更多机会。

就业补助方面,2024年中央财政将667.4亿元用在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这个数字约等于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1222万人。

针对困难群众,2024年中央财政下达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规模与2023年一致。对于这笔上千亿元的资金,最重要的是能真正落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上,不被截留、挪用。

比如2024年5月,贵州黔西南州审计局公布信息,当地安龙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原站长汤某某,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用在了炒股、投资入股民营医院和归还个人借款上。

财政增量政策还有重要一环,就是房地产,要求“止跌回稳”。具体措施包括,全国财政花了708亿元支持地方保障性安居工程;140平方米以内的房子都可享受契税1%的优惠;北上广深,买了两年以上的房子再卖,免征增值税等。

2.

落地财政政策,需要资金。我们再来看看政府“钱袋子”的变化。

上述报告用“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总体符合预期”概括2024年全国财政收入情况。这里的财政收入,主要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它又分为两部分:税收收入,涵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17类主要税收;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3%。2023年的增速是6.4%。增长不快的原因要分阶段看:1-9月,受限于国内需求不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收入同比下降2.2%。但第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财政收入增幅由负转正,带动了全年收入实现小幅增长。

全国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万亿元,其中80%是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比越高,证明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南方周末此前盘点过,全国有个别地方非税收入占到了一半以上,就值得多加关注。

税收收入比上年下降3.4%。其中消费税是增长亮点,上升2.6%,它也是2025年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非税收入则比上年增长了25.4%。主要是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拉高增幅约24个百分点。 

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补充,但它的优质资源缺乏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带动的税收增加,才是政府获得财富的源头。

看完了收入,再看支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万亿元,增长3.6%。财政支出比收入多了6.5万亿元。其中,地方支出是大头,接近九成。

关乎重要民生的板块,支出都在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万亿元,增长5.6%;教育支出4.2万亿元,增长2%;农林水支出2.7万亿元,增长12.4%;城乡社区支出2.2万亿元,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1.15万亿元,增长5.7%。这些加起来,占总支出的一半左右。

3.

2025年情况怎么样?3月24日,年度报告出台的同一天,财政部也发布了1-2月财政收支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1%,增速明显放缓了。

增长最快的五项税收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58.9%;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6.7%;出口退税,同比增长16.9%;环境保护税,同比增长10.6%;房产税,同比增长9.8%。

下降最快的五项是: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32.5%;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22.1%;契税,同比下降21.7%;关税,同比下降16.2%;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0.4%。 

简而言之,政府从老百姓买车、买房的过程里获得的收入减少了。

车辆购置税的大幅下降,是因为针对新能源车的税收减免政策,比如到目前为止,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发布了15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土地相关收入的减少,则是土地财政的市场逻辑发生了根本转变。

在卖地卖房上,政府得到的收入都在降低:土地增值税、契税下降了;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也同比下降了15.7%,总量为4744亿元,仍略高于国内第三大税种个人所得税的总额。在房子相关的税收中,仅有房地产税在增长,但它是对已有房产的征税。

在支出上,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增速最快的,是债务付息支出,1568亿元,同比增长19.7%。其后是科学技术支出1122亿元,同比增长10.6%。以及教育支出7377亿元,同比增长7.7%。  

很显然,政府目前支出的重点,一方面是解决过往包袱,另一方面是大笔投资未来。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