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最新外交辞令:兄弟般的俄罗斯,伟大的中国,释放什么信号?

3月25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近日在第七次连任就职典礼上,公开称中国为“伟大的中国”,而对长期盟友俄罗斯仅用“兄弟般的国家”来形容。

图片

这一细微而耐人寻味的措辞变化,迅速引发外界热议。

在当前俄乌冲突、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卢卡申科此番话语背后,隐藏着白俄罗斯怎样的战略考量?

图片

中国又为何成为其外交优先方向?

白俄罗斯的外交困局

近年来,白俄罗斯的国际环境愈发严峻。

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为由,对卢卡申科政府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封锁其钾肥等重要产品出口,几乎切断了白俄罗斯的传统欧洲市场。

此外,北约在白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等边境部署大军,乌克兰也在其南部不断加强军事存在,令白俄罗斯四面楚歌。

同时,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也成为其隐忧。

图片

作为其传统盟友,俄罗斯在能源、经济和军事方面给予了白俄罗斯长期支持,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因自身经济制裁和战争困境,支持力度已显不足。

而白俄罗斯一味依赖俄罗斯,也被部分国内舆论认为将丧失外交自主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卡申科将目光投向中国,一个对其“不干涉内政”、经济合作更务实的伙伴。

中国为何成为白俄罗斯的关键?

卢卡申科对中国的态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白俄罗斯实际利益的深思熟虑。

从经济到军事,中国对白俄罗斯的支持逐步显现出战略意义。

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国的投资成为白俄罗斯的“雪中送炭”。

去年,中国宣布对白俄罗斯投资30亿美元,其中包括漂白牛皮纸浆厂、尿素生产基地等项目。

中白工业园是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吸引了近百家企业入驻,贡献了白俄罗斯近5%的工业产值。

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框架,帮助白俄罗斯打通了中欧货运物流通道。

明斯克到西安的中欧班列,每年运送上万吨货物,使白俄罗斯从“内陆国”成功转型为欧亚贸易枢纽。

其次,在军事领域,中国的支持同样不可忽视。

2016年,中国协助白俄罗斯实现了“波罗乃兹-M”火箭炮的本土化生产,提高了白俄罗斯的军事自主能力。

此外,两国还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对北约的威慑作用显而易见。

图片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让卢卡申科感到安心。

相比西方国家动辄要求“政治改革”作为合作前提,中国更加务实,专注于经济与合作的双赢。

这种模式,显然更符合白俄罗斯的现实需求。

中俄白三方关系的平衡

那这会影响到中俄白三方关系的平衡吗?

俄白两国在军事、能源等领域仍然联系紧密,白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也多次重申对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联盟国家框架的支持。

与此同时,卢卡申科在提升中白关系时,也主动传递了中俄关系“坚不可摧”的信号,展现出对俄罗斯立场的尊重。

图片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白俄罗斯的支持是对俄罗斯的补充,而非取代。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白俄罗斯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工业园区,帮助白俄罗斯弥补经济困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因内部压力对白俄罗斯的支持不足。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避免刺激俄罗斯的敏感神经,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灵活性。

白俄罗斯能否破局?

尽管卢卡申科对中国的热情高涨,但白俄罗斯能否真正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走出当前困境,尚有待观察。

一方面,西方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封锁仍然是白俄罗斯发展的最大障碍。

尽管中国的支持为白俄罗斯提供了喘息空间,但要完全替代欧洲市场,仍需要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图片

另一方面,白俄罗斯要想真正实现经济复苏,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将物流枢纽地位转化为工业链升级,并通过吸引更多外资,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卢卡申科的这声“伟大的中国”,表面是一次外交辞令的调整,实质上是白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困局中的一次战略转向。

通过拥抱中国,卢卡申科不仅获得了经济和军事的双重支持,还为白俄罗斯争取了更大的外交灵活性。

或许,这声“伟大”不仅是对中国的认可,也是白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新身份的一次自我喊话。

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白俄罗斯能否真正摆脱困局,还需更多实质性成果来验证。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对华关系,卢卡申科最新表态 2025-03-26

海外网:海外网评:发展同中国友好关系,白俄罗斯坚定不移 2023-12-05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