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胖,我的胆固醇为什么会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1 7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占据了很大比例。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正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和人口老龄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负担,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高胆固醇的潜在受害者。


要想维持正常的血脂水平,要弄清楚人体内胆固醇为什么会升高。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膜、神经组织和类固醇激素中,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胆固醇水平会超出正常范围,威胁健康。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0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导致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所致。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肝脏对LDL-C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液中LDL-C水平显著升高。例如,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患者的LDL-C水平通常在4.9 mmol/L以上,而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的LDL-C水平更高。


02

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对胆固醇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长期摄入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奶油等,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此外,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也会增加LDL-C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于控制胆固醇水平至关重要。


03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运动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胆固醇水平升高。此外,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DL-C水平,同时增加LDL-C的氧化修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量饮酒也会导致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间接影响胆固醇代谢。因此,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对于维持正常的胆固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4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状态也会导致胆固醇升高。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常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肥胖等疾病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这些疾病通过影响脂蛋白的合成、代谢和清除,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因此,对于这些疾病患者,除了控制胆固醇水平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05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胆固醇升高。例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抗抑郁药物等药物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06

年龄和性别因素


胆固醇水平还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水平会逐渐升高,尤其是在40岁以后。此外,中青年女性的胆固醇水平通常低于男性,但在绝经后,女性的胆固醇水平会显著升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个体在进行胆固醇管理时,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结语


胆固醇升高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疾病、药物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多个方面。为了有效控制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这包括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3): 221-255. DOI: 10.3760/cma.j.cn112148-20230119-00038.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