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资源和成果丰富 建议具身智能技术与农业、能源等加快融合应用

可以迎宾的机器人、可以写毛笔字的机器人、会踢球的机器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在现场上,各类机器人出现在迎宾、交流、表演、服务等场景,吸引了大家关注。

“您好,我会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走进会场,仿生交互机器人向来宾招手。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可用于公共服务、教育、陪伴等场景。

一款机器人正在书写汉字,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可以写汉字、写春联,后期会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大会现场,很多场景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产品和机器人等新发明、新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趋势、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和观点。他认为,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率先发展,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而能够在这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很可能是那些带来颠覆性变革的产业和科技创新成果,无论是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还是生物科技技术。

被问到对陕西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王田苗表示,陕西高校资源丰富,在基础研究、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具身智能技术与农业、能源等领域相结合等方面,陕西可以把握一些发展机会。另外,王田苗提到,陕西的人才踏实、专注,非常适合从事工程化、软硬结合的创新。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