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团多次斥巨资,收购中国百年中药企业?是何居心?

日本三井物产2024年4月4日宣布,它与乐敦制药公司将收购余仁生国际,给予这家新加坡中药公司8亿元的估值。

三井指出,收购交易完成后,合资公司将提出全面收购其余14%余仁生股权的要约,余氏家族则将重新投资部分资金于三井与乐敦的这家合资公司。

三井与乐敦的合资公司,将买下余仁生国际的86%股权。

图片

这家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200多家零售店的百年老字号,正式易主。

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广泛关注,也激起了对中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反思。

那么,余仁生为何选择将控股权拱手让人?

日本资本的频繁收购背后有何动机?

图片

这是否意味着中医药行业正面临巨大危机?

余仁生出售背后:行业困境与资本选择

余仁生作为一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中药企业,其在国际市场上颇具影响力。

然而近年来,余仁生在国内外市场上遇到了不少挑战:中医药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加之中药企业普遍面临的政策保护不足,余仁生的经营状况逐渐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传统中药企业近年来的利润率普遍下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开出的巨额收购金额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余仁生选择出售控股权,不仅能缓解资金压力,也能借助日本资本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控股权转让,不少人担忧余仁生丰富的中药秘方与品牌价值可能会落入外资之手,最终为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提供助力。

日本资本的“汉方野心”

近年来,日本资本对中国中药企业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图片

除了此次收购余仁生,日本津村制药2021年4月还以1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天津盛实百草中药,并在2023年收购了陕西紫光辰济药业。

诸多老字号企业及其珍贵的中药秘方,被日本企业逐步收入囊中。

这种收购行为绝非偶然。

日本的“汉方医学”本质上源于中国的中医理论与药方。

自唐代起,日本便将中医药文化引入国内,并逐步发展成自己的汉方医学体系。

图片

通过收购中国中药企业,掌握更多中药方与技术,日本不仅可以巩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优势,还可能进一步抢夺中医药的海外话语权。

通过对中医药方的改良和创新,日本试图将汉方药包装成“日本原创”,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行业的困局:自救还是自弃?

日本资本的大规模收购,暴露了中医药行业自身存在的诸多困境。

首先是政策保护的问题。

图片

尽管中医药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但在国内市场上却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

许多百年老字号企业面临资金不足、恶性竞争等问题,却难以获得有效的支持。

相比之下,日本等国家对传统医药行业的政策支持更加全面。

例如,日本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标准化生产,使汉方药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图片

其次是行业现代化不足。

与西药和日本汉方药的标准化、国际化相比,中国的中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产业升级缓慢的问题。

这种差距使得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日本汉方药抗衡。

最后是文化认同的危机。

在国内,一些声音认为中医药已不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逐渐边缘化。

图片

而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反倒让中医药自身受到冲击。

如何破局?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之路

日本资本的收购行为,表面上是市场行为,实则暴露了中医药行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危机。

但近几年,中医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我国也在多个维度进行中医药行业改革。

首先,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对老字号企业的保护。

如,出台限制外资控股比例的规定,同时对知识产权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防止传统中药秘方被外资垄断。

其次,中医药企业加快现代化转型。

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升级,推动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同仁堂为例,其通过品牌推广和海外扩展,成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图片

最后,提升文化认同也尤为重要。

中医药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加强宣传与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才是中医药长久发展的根基。

结语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却面临着被边缘化和侵蚀的风险。

日本资本对余仁生等百年中药企业的收购,是中医药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既要警惕外资收购对文化与产业安全的威胁,也需要通过政策扶持、行业升级和文化宣传,推动中医药的全面振兴。

毕竟,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产业的兴衰,更关系到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遗产。

参考信息

联合早报 日本财团宣布收购余仁生国际 给予8亿元估值

中国中医 多家中药上市企业2024年业绩揭晓,部分企业亏损预警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大额BD不断,日本药企开始紧盯中国创新药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