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出货量稳步增长
协作机器人涌入大健康赛道
“每天都忙不过来。”一位专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协作机器人集成商告诉高工机器人,“艾灸机器人在2023年以来一直是主要的需求点,但从去年1月份开始,明显感受到按摩机器人的需求在往上走。”
相比传统人工按摩理疗方式,协作机器人在遵循中医基础理疗基础上,融合视觉、力觉、运动控制、智能算法等为一体,能够实现精准穴位定位与稳定按摩力度,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理疗方案。
高工机器人观察到,包括遨博智能、越疆机器人、节卡机器人、法奥机器人、珞石机器人、睿尔曼智能、非夕科技、艾利特机器人等协作机器人企业均有开发理疗机器人产品,昊志机电、柯力传感、宇立仪器等零部件企业也同样在加速布局医疗健康赛道。
遨博智能在2020年首次发布AI按摩理疗机器人,并与秀域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目前累计推出近20种不同产品系列,主要应用在康养机构、康体美体机构、中医理疗机构、体育及运动康复机构等场景。
据遨博智能市场经理透露,近年来,在原有的超微理疗机器人、点阵波理疗机器人产品之外,遨博智能面向理疗市场新推出了艾灸机器人、具身化的一体化理疗机器人、模拟中医手法的按摩机器人等产品。2024年遨博智能的理疗类机器人出货量在1500台左右。
越疆机器人在上市后首份财报中披露,去年其商业场景的收入为2557.7万元,同比增长111.6%。财报中还提到,越疆协作机器人已经入驻欧洲Labor Berlin、美国 PerkinElmer等全球知名医疗实验室 、医院检验科及理疗康复机构,其中手术机器人应用数量超过200台。
据越疆机器人市场人员透露,其专为商业领域设计的Nova协作机器人,已批量出货用于集成客户的艾灸和按摩工作站,覆盖了专业医疗康复中心、高端养生馆等终端客户,出货量在稳步增长。
法奥机器人将其艾灸、按摩等机器人划分到康养类机器人业务,高工机器人了解到,在2024年度其康养类机器人出货量约在1000台,据法奥机器人透露,其康养类大客户的商业模式已经落地跑通,预计2025年该客户对康养类机器人的采购量有望超过800台。
3大痛点
成为理疗机器人起量“拦路虎”
虽然部分协作机器人厂商在医疗健康板块的业绩和出货量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从整个市场体量来看,理疗协作机器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较低;而关于艾灸机器人,有部分受访企业认为,价格和渠道的竞争上已经相当激烈,出现以价换量的趋势。
据高工机器人调研了解,目前有3大痛点制约了理疗机器人赛道的快速发展:
首先是成本与价格问题。高工机器人了解到,目前单台艾灸机器人的市场售价已经低于5万元,而按摩机器人因为力觉、视觉、控制系统等硬件成本和技术原因,单台市场零售价还在10万~15万之间(注:以上售价均为单台零售价,非批量出货价格或实际成交价),其中机器人本体、力传感器、控制系统、末端执行器都是成本的大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高工机器人,在艾灸、按摩、超声波、冲击波等理疗机器人品类上,苏州某头部厂商已经前后累计投入了两三千万的研发费用,一般初创团队在资金上很难周转,而大型传统医疗器械厂商如果没有硬件、算法的积累,也很容易折戟,目前主要玩家还是协作机器人本体厂商、集成厂商。
其次是算法技术和手法模拟迭代的问题,目前理疗机器人能够做到一般康复师、推拿师的手法替代,尽管在极力模拟复刻资深专家和大师手法,但目前只能达到七八成水平。
此外,大多数按摩机器人擅长处理背部、腹部、臀部等平面部位,对于手脚四肢等柱形曲面部位的按摩还难以胜任。无论是手法的优化,还是可服务部位的增加,都是按摩类协作机器人需要持续迭代和优化的方向。
最后是C端接受度和市场定价问题,艾灸、按摩理疗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不算是刚性需求,消费频率有限。此外目前消费者对传统人工按摩理疗的效果与交互方式更为认可,艾灸、按摩机器人等产品服务在定价上难以形成差异化,消费者接受程度和市场渗透率还有待提高。
一位艾灸机器人从业人士告诉高工机器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一排艾灸柱平铺,但价格只有几十块的体验方式,艾灸机器人是遵循大师的手法和规划路径逐个穴位来精准悬灸,但价格却要贵很多,接受度仍然是一个问题”。
面对以上种种挑战,各大厂商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法奥机器人坚持走“协作机器人普及者”的路径,通过对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自研,大幅度降低了机械臂的出厂成本,让艾灸、按摩协作机器人的价格更加亲民,在市场上得以快速起量。
也有企业加速出海,睿尔曼智能大健康事业部销售总监郑景和表示,“睿尔曼智能的按摩机器人产品在国外的销量稍微强于国内,国外的人工成本比较贵,用机器换人的情况更多一些,但国内总体需求仍是在往上走的。”
新趋势:AI智能感知、搭载具身大模型
作为协作机器人新兴的应用赛道,艾灸、按摩等理疗机器人的技术仍然在不断更新迭代,已经呈现出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面对市场产品竞争和用户痛点,许多厂商推出了采用AI视觉、六维力传感器的产品,增强机器人的感知力和交互能力。
如越疆Nova协作机器人结合AI筋膜识别技术,可以对按摩力度进行智能调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按摩理疗服务。在艾灸场景中,Nova协作机器人凭借高达±0.05mm的重复定位精度,结合激光精准定穴与智能测距控温,完美复刻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往复灸、循经灸五大经典灸法,显著提升了理疗效果。
又如昊志机电旗下昊志大健康与奈瑞儿联合开发的“Domoo”机器人具备AI智能力度调整功能,可以读取使用者的心率、表情以及声音等多维度信息;睿尔曼智能推出的AI理疗机器人,通过3D视觉和AI大模型技术融合,快速实现人体经络穴位的精准识别。
目前大部分按摩机器人采用的是单维力传感器,用于调整垂直方向/接触面的力度,也有部分企业采用了六维力传感器,让用户体验和安全进一步得到优化。
对于六维力传感器的采用,一位理疗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告诉高工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价格偏高,对价格不敏感的终端客户较少,并且可能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郑景和则认为,六维力传感器是必需品,如果只有一个标准的力,很难满足按摩效果和机器人力控的需求。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产品的火热,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频繁出圈,消费者对于设备的智能化需求也在增加。
在2024年底,网易旗下的伏羲机器人将大模型融入了理疗机器人中,推出了网易智能理疗机器人 R1及配套业务系统,在与AI大模型的结合之下,理疗机器人实现了动态人机协作、自主学习进化等功能,机器人可实时感知人体姿态、肌肉状态甚至情绪波动,动态调整按摩力度与节奏,通过每次服务积累数据,持续优化按摩方案。
今年3月,德壹医疗与移远通信联合发布了搭载端侧大模型的AI具身理疗机器人,该产品具备8个自由度机械臂,通过“深度理疗大模型(Deep PT)”,可以理解自然语言提出的指令和意图,完成通用聊天、医疗领域 RAG 问答、指令控制等交互任务。
此外,遨博智能、睿尔曼智能、具身风暴等企业也纷纷表示,正在加快推进具身智能理疗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和上新。
医疗大健康领域,似乎正在成为协作机器人厂商探索商用场景的“兵家必争之地”,越来越多企业从浅摊逐步进入深水区,并长期看好这个领域。
作为协作机器人商用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加强在大健康板块投入的背后,是协作机器人厂商对C端消费市场的洞察与尝试,但只有经过跑马圈地、蜂拥而至、扎堆泡沫、甚至兵败折戟的历程,真正进入大批量应用阶段,辨别出商用市场需求的真伪,协作机器人在商用领域的发展才算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