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集团子公司西南药业和中药材公司因补税事件,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约1亿元,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约8000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约2000万元。
2.补税事件将导致太极集团2024年归母净利润降至2665.27万元,同比下降约96.76%。
3.与此同时,太极集团近期还面临税务合规问题,旗下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及其合作方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因生产质量管理问题被处罚,暂停海梦智森的间苯三酚注射液采购资格。
4.太极集团“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冲刺500亿元营收,但在当前医药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快速扩张与合规经营将成为管理层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李佳英
编辑/季媛媛
近日,太极集团公告称两家子公司将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亿元。补税后,太极集团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降至2665万元,比2023年下降约7.95亿元,同比降幅约96.76%。
此番涉及补税的是太极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药业”)和重庆中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药材公司”)。
公告显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对西南药业检查情况,以及中药材公司自查结果,西南药业、中药材公司应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等共计约1亿元。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税款约8000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约2000万元。
太极集团强调,本次不涉及行政处罚,上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计入2024年度当期损益,预计将减少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亿元,最终以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为准。
同时披露的还有“打折”后的净利润规模。2025年1月,公司曾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5640万元,但补税风波后,这一数字被大幅修正至2665.27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96.76%。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约为3853.93万元,同比降幅仍达95.02%。
虽然税法相关规定和药品监管规定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发布的规定,此次事件或补税即可。但对于西南药业而言,可能触发多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补税事件披露前一个月,太极集团刚完成重大股权变更。2025年2月,太极集团宣布完成间接控股股东股权划转,国药集团正式成为其控股股东,已完成市场监督管理局变更登记手续。 由此,国药集团入主太极集团。
而根据国药集团官网的介绍信息,西南药业是国家易短缺药生产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据太极集团介绍,其始建于1972年,2021年完成战略重组后正式纳入国药体系,业务覆盖医药研发、生产、商业流通及中药材资源等领域,定位以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为主、麻精特色化药为辅。
然而,此次税务问题可能给西南药业带来连锁反应。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一便是可能信用评级下调,导致未来3年内失去参与国家集采申报资格。其二,西南药业相关特殊药品管理权限若被收紧,麻醉药品定点生产资质受到影响,会对西南药业麻醉药品目录内产品的市场存续构成直接威胁。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于涉及违法违规的失信行为、信用评级所依据的事实,以法院判决或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为准。
太极集团在公告中强调,上述补缴税款不涉及行政处罚,将持续深化对下属子公司的监督管理,加强税务等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西南药业麻醉药品定点生产资质等问题询问太极集团,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答复。
太极集团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透露,西南药业拥有近500个生产批文,拥有益保世灵、思为普、散列通、芬尼康、美菲康及涵盖各个治疗领域的普药产品。此次税务风波会否影响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片/21图库
排版/许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