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的“联合国未来峰会之后的全球治理”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应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原则,落实未来峰会上通过的倡议。
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未来契约》,提出五大类具体行动计划,涵盖可持续发展、数字合作等。与会嘉宾表示,《未来契约》提出全面全球治理蓝图,若能共同落实《未来契约》,联合国将有效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外交部副部长 陈晓东:我们完全有必要推动倡议与《未来契约》围绕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加强对接,协同落实,相互成就。为此,中方主张,以共同安全为目标,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以团结协作为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与会嘉宾表示,各国应坚持多边主义,推进《未来契约》落实;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制度,加强政策协调;改革全球金融架构,使资源分配更公平。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 达尼洛·图尔克:如今,世界被武装冲突沉重拖累。我认为,坚持和平世界的愿景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取得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繁荣。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今天举行了“加强文明对话,促进理解信任”分论坛。参会嘉宾表示,面对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各国要加强文明对话,以凝聚全球共识,促进共同繁荣。
来自联合国、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多位嘉宾参加这场分论坛讨论。与会嘉宾表示,文明对话虽不直接构成解决方案,但可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合作基础,在世界变局中,各国看到了中国为加强对话、凝聚共识正在作出的努力。
联合国主管政策事务副秘书长 盖·莱德:6月10日是全球文明对话日,中国提出了这个提议,联合国大会进行了通过。这个全球文明对话日是非常及时的,因为人类文明是通过彼此互鉴才能够充实,这也是我们去全面应对人类面临挑战的一个基础。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万隆会议举办70周年。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通过文明对话与交流,减少信任赤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与会嘉宾表示,联合国可在构建人类共同价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林尚立:我们应该搭建一个平台,让各种文明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而不仅仅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而是对共同人类问题进行对话,拿出各自的智慧,形成共识,我觉得这应该也是联合国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的很重要的工作。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的“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上,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围绕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展开研讨。
与会嘉宾表示,佛教典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围绕佛教典籍数字化,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诸多探索创新。例如采用数字化技术编纂《中华佛教大辞海》,推动佛教经典数字化互译;推出多款网站平台,并推进多部大藏经数字化工程。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印顺:我们深入开展佛教中国化源头溯源,建议科技赋能,让古老的历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 川中光教:我们呼吁各方携手推进全球佛典数字化事业,为人类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和谐的明天。
与会嘉宾呼吁各国佛教界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共同推进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迈进新征程。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朱继华 郑连凯 张勇 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