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1

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美国关税大棒高悬,欧盟组团赴华寻对策,中方回应尽显大国担当‌

特朗普的“关税瘾”还没过够,预计4月3日起,将对所有汽车征收25%的关税。距离政策落地仅剩一周,欧盟火速向中国递出橄榄枝,中方也多次表态。这场贸易战的“三国杀”,究竟会如何收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向来不走寻常路。这次他直接把矛头对准汽车产业,声称“在美国造车免税,进口车必须交钱”,甚至放话“汽车关税永久化”。嘴上说着“刺激经济”,但明眼人都懂:这是要逼着车企把生产线回归美国本土,重振美国制造业,“让美国再次伟大”,顺便还能讹一波,逼他国答应美国的条件。

图片特朗普宣布对全球汽车加税

特朗普这一招受伤害最大的是谁,欧盟首当其冲,完全是“精准打击”。

欧洲汽车工业有多依赖美国市场?以德国为例,2024年其对美汽车出口额占德国汽车总出口的18%,奔驰、宝马、大众等品牌在美国销量常年稳居前列。关税一旦落地,一辆原本售价5万美元的宝马X5,价格可能直接飙到6.25万美元。

消费者要么咬牙多掏钱,要么转头买美国本土品牌——但美国车企产能有限,短期内根本填不上这个缺口,最终结果就是市场混乱、销量暴跌。

更扎心的是,供应链也被“连坐”。特朗普的政策不仅针对整车,连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也要加税。这意味着,即便欧洲车企想在美国建厂组装,如果零部件从欧洲进口,照样得挨一刀。

比如大众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目前仍有30%的零件依赖欧洲供应,成本一涨,利润直接缩水。有分析师估算,欧洲车企整体利润可能下降10%-15%。

图片加利福尼亚州里士满“汽车仓库公司”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欧洲汽车出口受挫,最直接的结果,可能导致本土车企裁员或缩减投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警告,若美国关税长期化,未来5年德国可能损失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而通胀压力也会传导到欧洲:车企成本上涨可能抬高欧洲本土车价,形成“内外双杀”。

对于特朗普的这一记“重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深表遗憾,并强调欧盟将继续寻求谈判解决争端,但同时会“坚定维护自身利益”。

虽然暂未公布具体反制措施,但参考2018年特朗普对钢铝加税时,欧盟曾对美国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等标志性产品加征关税,这次很可能会如法炮制。比如针对美国农产品如大豆、玉米,或是科技巨头如苹果、特斯拉等下手。

另一边,最近一周以来欧洲国家官员密集来华,从意大利参议长、葡萄牙外长,再到法国外长、西班牙首相以及欧盟贸易专员,无一不是来找中国,寻应对特朗普加税之策。

图片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

3月27日晚,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时表示,中国愿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深化欧中经贸合作,共同抵制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

这一点,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方也曾强调过,中国是欧洲伙伴以及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并支持欧洲在和平谈判中发挥作用,与强硬、掠夺成性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现在中欧暂时按兵不动,但结合现实情况,合作可能性极高。中国是欧洲汽车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而欧洲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的重要买家。2024年中欧贸易额超8000亿欧元,汽车产业链深度捆绑。若双方联手降低关税壁垒,既能对冲美国市场的损失,又能共享技术资源。

事实上,中欧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早已“暗送秋波”。德国大众与江淮汽车合资建厂,宝马沈阳基地生产的iX3返销欧洲……这些合作项目可能成为绕过美国关税壁垒的“秘密通道”。

图片王毅外长3月27日会见法国外交部长巴罗

对中国来说,这一波加税挑战与机遇并存。短期看,对美汽车出口受阻;但长期看,美国市场的高壁垒可能倒逼中国车企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时吸引欧洲技术合作。

特朗普的关税倒计时,像极了他在《飞黄腾达》里的经典台词:“你被解雇了!”只不过这次,他解雇的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秩序。这场赌局中,美国消费者承担了物价压力,车企背负了转型成本,而中欧若能抓住机会深化合作,或许能在乱局中杀出新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