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保山咖啡产业凭借品质提升、国际认可度增强以及产业链升级,逐渐从“原料输出地”转型为全球精品咖啡的重要产区。
2.2024年,保山咖啡种植面积14.54万亩、产量2.71万吨、农业产值18.74亿元、综合总产值90.86亿元。
3.为此,保山市正大力发展“咖啡+园区”经济,在保山产业园区规划180亩土地用于保山精品咖啡产业园建设。
4.另一方面,保山咖啡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如产地模式直发、交通基建优化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物流之路。
5.极兔速递将与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极兔云仓与保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小粒咖啡等“云品”出滇出海注入新动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快速发展,凭借品质提升、国际认可度增强以及产业链升级,逐渐从“原料输出地”转型为全球精品咖啡的重要产区。相关数据表明,云南咖啡精品率从2021年的8%跃升至2024年的31.6%。
在业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咖啡看云南,精品咖啡在保山。”3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云南保山,通过实地走访,强烈感受到保山正在成为国际精品咖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云南保山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与创新,推动小粒咖啡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面升级,并借助政策支持、科技赋能、物流优化及品牌建设,成功助力其“出滇出海”。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云咖”有望在全球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小粒咖啡并不“小”
保山发展“咖啡+园区”经济
据介绍,云南保山咖啡的发展史是中国咖啡产业崛起的重要缩影,其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经历了从原料种植到精品化、国际化的转型。1952年,保山开始种植小粒咖啡,成为国内最早规模化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得益于当地高黎贡山区的独特气候,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咖啡豆品质逐渐显现。
小粒咖啡的“小”源于其豆粒体积较小,但这并未限制其风味表现。据悉,凭借1500米海拔的昼夜温差积淀出浓郁果香,小粒咖啡的品质早已跻身国际前列,并成为了高原特色农业的支柱。
当前,保山咖啡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保山咖啡种植面积 14.54 万亩、产量2.71 万吨、农业产值18.74亿元、综合总产值 90.86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保山市正大力发展“咖啡+园区”经济,在保山产业园区规划180亩土地用于保山精品咖啡产业园建设,入驻咖啡精深加工及配套企业15户,已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咖啡精深加工体系。
以景兰咖啡为例,它是云南保山精品咖啡的代表性品牌之一。“每 15 天就推出一款新产品,在全国开设了 700 多个代理店为 200 多个品牌提供代加工,日产咖啡粉 1000 万条、发送包裹上万个,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代加工企业。”
“咖啡专线”应运而生
全球化物流网络支撑高效出口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然咖啡香也怕。保山地处滇西高原,咖啡主产区如潞江坝等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传统物流需多次中转,导致运输时间长、咖啡豆易受潮或损坏,一直是保山咖啡物流的最大痛点。
不过,近年来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比如产地模式直发、交通基建优化等措施,保山咖啡已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物流之路。
3月28日,记者获悉,极兔速递与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极兔云仓与保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极兔速递将凭借完善的快递物流网络、专业的跨境物流服务能力,为咖啡产业提供“从田间到舌尖”的一站式快递物流供应链服务。极兔将针对咖啡运输需求,优化干线物流网络,提升末端服务质量,重点打造国内“咖啡专线”与跨境“一站式出海通道”。
什么是“咖啡专线”?极兔速递云南市场负责人丁硕表示,保山小粒咖啡不仅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潜力品类,极兔将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不断优化咖啡产业物流供应链,为小粒咖啡等“云品”出滇出海注入新动能。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李晓波认为,我们以推动云南保山小粒咖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聚焦农业现代化、咖农增收与乡村振兴,提升小粒咖啡在国内外的竞争力,相信在多方的助力下,一杯“中国产、世界享”的咖啡,将成为云南乃至中国农业的新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咖啡豆对存储环境要求严苛,如温湿度控制,但传统仓储条件有限,导致损耗率较高,此时智能仓储系统的引入显得非常有必要。云仓云南负责人孙本亮表示,通过极兔云仓数字化库存管理系统和云端订单处理平台,咖啡企业可实时掌握产品流通情况,预测市场需求,精准调配资源,预计将帮助咖啡企业降低30%的仓储管理成本,缩短订单处理时间40%,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多方合作伙伴的持续赋能,极兔的全球化网络、科技化物流与保山咖啡的精品化战略势必形成协同效应,未来有望推动保山咖啡从“原料输出”向“品牌输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