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15

评论

741

91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官方推荐:这些常见的小病痛,各有科学应对法

AI划重点 · 全文约2335字,阅读需7分钟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王保祥解读了《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提供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指导。

2.其中,发热分为4个等级,成年人发热标准为腋温37.3℃~38℃(低热)、38.1℃~39℃(中等热)、超过39℃(高热)、超过41℃(超高热)。

3.咳嗽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可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和慢性咳嗽,前者需注意室内湿度、饮食清淡等,后者则需及时就医。

4.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前者病程为5~7天,后者发热症状明显,需居家隔离、充分休息等。

5.此外,皮炎、湿疹和腹泻等常见病症也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方法和药物选择建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  王保祥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发烧、感冒、咳嗽……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虽然并无大碍,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发展为重大疾病。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应对,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于近日发布了《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简称《共识》),系统性地针对各类“小病”给出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指导。“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特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王保祥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种疾病进行解读。

图片

发热

作为一种常见生理反应,发热是身体在跟病毒、细菌打仗,如果温度过高或持续较长时间,会损伤全身器官。王保祥介绍,成年人发热分为4个等级:腋温37.3℃~38℃(低热)、38.1℃~39℃(中等热)、超过39℃(高热)、超过41℃(超高热)。儿童发热标准为肛温≥38℃,或腋温≥37.5℃。低龄儿童一般使用“红绿灯系统”来评估,需通过孩子皮肤黏膜颜色、活动力、呼吸、循环和脱水状况等具体症状和体征来判断低危(绿区)、中危(黄区)、高危(红区)。

图片

应对方法:首先,家中应常备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10~15毫克/千克/次,间隔4~6小时)、布洛芬(≥6月龄,5-10毫克/千克/次,间隔6~8小时)。胃溃疡、哮喘患者等特殊人群,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孕妇禁用布洛芬,蚕豆病患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需要提醒的是,使用解热镇痛药切忌超剂量、交替、联合使用。

其次,当体温超过38.5℃,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如用32℃~34℃的温水擦拭大动脉处(颈侧、腋窝、腹股沟),禁止用酒精擦浴、冰敷、捂汗。室温最好保持在24℃~26℃,穿着透气、棉质的衣物。若病情加重,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频次。

最后,发热期应注意营养均衡,多饮温水或电解质水,并适当增加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摄取,发热期以粥、面汤等易消化食物为主,恢复期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切忌强行喂食,或食用高糖饮料、油炸食品。

咳嗽

咳嗽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是一种呼吸道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排出痰液等脏东西,但长期咳嗽会影响生活和睡眠。《共识》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早期会伴有少量痰液,中后期会以干咳为主,出现黄脓痰需要就诊排除细菌感染,超过3周也应就诊明确病因。

应对方法:一方面,要做好健康管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室温20℃~22℃,每日通风3次;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6岁以上人群,可经常用温盐水漱口。若出现咳嗽伴呼吸窘迫(鼻翼翕动、三凹征);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持续发热>38.5℃超过3天;咳嗽后出现鸡鸣样回声,须及时就医。

另一方面,了解常用药物及使用办法。止咳药主要包括三类:1.祛痰药,愈创甘油醚、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2.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3.外周性镇咳药,那可丁、苯丙哌林等。

祛痰优选乙酰半胱氨酸(餐后服)、氨溴索(溃疡患者减量)。镇咳可根据咳嗽类型选择药物,比如干咳可使用右美沙芬(痰多禁用);夜间剧咳使用苯丙哌林(整片吞服防口腔麻木)。需要注意,2岁以下儿童禁用非处方止咳药,6岁以上儿童干咳可短期服用右美沙芬(0.25毫克/千克/次)。使用时,有咳嗽症状的普通感冒,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制剂,注意不要与单方镇咳药联用;感冒中后期只遗留干咳、少量痰液时,可仅使用镇咳药物祛痰。儿童不推荐使用镇咳药物治疗,但当严重影响睡眠和饮食时,也可酌情遵医嘱使用。

感冒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共识》指出,普通感冒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四肢酸痛,发热并不显著,一般病程为5~7天,症状可逐步缓解。流行性感冒则发热症状明显,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达39℃~40℃,还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并伴随咽痛、干咳。

应对方法:室内要勤通风换气,空气加湿,流行性感冒还需居家隔离;充分休息,有运动健身习惯的人不要过早恢复原有高强度运动;足量饮水,出汗明显时需补充电解质,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鼻塞严重者,可用3%高渗盐水鼻腔冲洗(儿童用0.9%等渗液)改善通气;儿童出现胃肠不适导致食欲不振时,应注意补充营养。

常用感冒药,包括酚麻美敏片、氨酚咖那敏片等解热镇痛、抗组胺、减充血、镇咳的复方制剂。用药时只能选择上述一种,以保证药物成分不重复。注意用药安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禁用于高血压患者,氯苯那敏可能诱发青光眼,驾驶员慎用。普通感冒不应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阿莫西林等)。如果是流行性感冒,一方面要使用上述药物对症治疗,另一方面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6岁以下儿童谨慎合理用药。此外,应在流感季来临前接种疫苗,尤其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病患者。

图片

皮炎、湿疹

皮炎、湿疹属于皮肤系统的轻微病症,患者会出现瘙痒、干燥、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糜烂、渗液、结痂等表现。

应对方法:《共识》指出,应对皮炎、湿疹首先应合理洗浴,加强皮肤保湿润肤护理,注意防晒,减少刺激。

其次,要了解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以特应性皮炎为例,要遵循早期、全程、足量原则,根据年龄、皮损性质、部位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如面部、颈部及皱褶部位,小儿和老人均需使用中弱效激素制剂。制剂功效由弱到强,包括氢化可的松乳膏、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乳膏。瘙痒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口服抗组胺药辅助治疗。

最后,还需关注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真菌(如马拉色菌)定植或感染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创面不宜搔抓,需要改变搔抓的习惯,同时正确认识和了解皮炎和湿疹,不必焦虑。 

腹泻

当出现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适时,即为腹泻。《共识》指出,出现发热、明显腹痛、便血、重度腹泻时,须及时就医。

应对方法:应对腹泻,需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饮食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如饼干、熟制根茎类蔬菜等,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和加重腹泻的刺激性食物。

此外,可以根据症状,遵医嘱选择适宜的药物,如美布汀、匹维溴铵等解痉药,能缓解腹痛;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等止泻药,能抑制肠蠕动,减少粪便量及水电解质流失;地衣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能够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缩短腹泻病程并恢复免疫力。

如考虑腹泻具有传染性,如诺如病毒感染,建议必要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