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6

评论

9

1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日本为何押注澳大利亚高铁?中日技术博弈下的“空白战场”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95字,阅读需4分钟

1.日本新干线正寻求在澳大利亚高铁项目中发挥技术优势,以低运营成本方案、PPP模式和技术转移破解僵局。

2.澳大利亚高铁计划历经40年争议,因人口稀少和建设成本高昂而长期搁浅。

3.日本新干线技术在全球高铁出口竞争中落后于中国,选择澳大利亚作为新兴高铁市场旨在规避竞争和抢占空白地带。

4.另一方面,日本希望借助高铁合作强化与澳大利亚的资源与地缘政治利益联系,同时测试氢燃料列车HYBARI,抢占碳中和赛道先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简介


日本新干线正以技术优势为核心,加速渗透全球轨道交通市场,当下更是将目光聚焦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高铁计划历经40年争议,但由于人口稀少和建设成本高昂使其长期搁浅。日本新干线携“小型编组列车+分段建设”强势介入,试图以低运营成本方案、PPP模式和技术转移破解僵局。这一布局背后,既是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竞争的迂回,亦是对资源命脉与碳中和赛道的精准押注。面对中国CR450时速450公里的碾压之势,日本是否将借澳洲项目重塑全球高铁格局?

图片
尽管澳大利亚高铁计划因种种原因屡屡搁置,但国际高速铁路协会主席宿栗(日本人,日本新干线技术的积极推广者)对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高铁潜力持乐观态度,称东部沿海城市群的人口密度为高铁提供了可行性。日本新干线的低运营成本方案(如小型编组列车)可能成为破局关键,并强调“如果澳大利亚表现出兴趣,日本公司将组建联合体参与合作”,通过技术、资金与运营经验的整合推动项目落地。
日本铁路公司(如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立铁路和三菱重工)正在积极推动新干线技术的全球化,并愿意为澳大利亚的铁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宿栗强调,引入新干线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澳大利亚建设高铁网络,还能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地人才培养,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高铁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亿澳元。宿栗建议采用PPP模式,结合私人资本和政府资金,并通过税收政策最大化项目的经济效益。2023年,澳大利亚成立了高速铁路管理局,专门研究高铁项目的可行性,并计划在今年向政府提交详细报告。
图片

为什么选择澳大利亚作为新兴市场?


日本新干线以极低事故率和抗震技术为傲,近期更是推出新一代E10系新干线列车(相关详见蔚蓝轨迹2025.3.6报道:首款海外设计新干线列车震撼登场!防震升级+货运加码+制动距离缩短15%),却在全球高铁出口竞争中落后于中国。
尽管日本新干线在1964年率先投入运营、安全运行超60年且海外首单(中国台湾2007年开通)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但高成本、系统僵化(需专用轨道)导致市场拓展艰难。相比之下,中国高铁2008年起步后狂飙突进,更是拿下印尼雅万高铁(2015年竞标胜出)等关键项目,并推出CR450(时速450公里)一骑绝尘
此次日本选择澳大利亚作为新兴高铁市场,核心原因在哪里呢?
  • 首先,规避与中国直接竞争,抢占“空白地带”。在东南亚、南亚等中国“一带一路”主导区域,日本屡遭压制(如印尼雅万高铁败北、泰国项目受阻)。而澳大利亚高铁计划讨论40年未果,中方尚未实质性介入,为日本提供了难得的“先发优势”。通过抢先布局,日本可避开正面交锋,将澳打造为西方阵营的高铁示范项目,树立“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
  • 其次,深度绑定资源与地缘政治利益。澳大利亚是日本铁矿石、煤炭的核心供应国(占日本进口量60%以上),高铁连通东部沿海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城市群,可优化矿产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框架下,高铁合作将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冲中国在南太地区的影响力,契合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
  • 最后,技术适配与绿色转型试验场。澳大利亚人口分散但东部城市密集,适合推广日本小型编组列车(6-8编组)和分段开通模式,降低初期投资压力。同时,澳严格的环保政策与氢能产业基础,为日本测试氢燃料列车HYBARI提供了理想场景。若成功,既能解决澳本土减排目标,又可向欧美输出“新干线+氢能”捆绑方案,抢占碳中和赛道先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9
别以为这传奇充钱就一定能变强!这里不是土豪说的算!
广告帝王霸业打金服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