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智愿者”持证上岗!2025中关村论坛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人民政协报
2025-03-28 10:13
发布于北京
人民政协报官方账号
“妮娅,你好!请介绍一下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15届,累计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数十万名国内外嘉宾参与……”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会场入口处,咨询台前的智能机器人妮娅正耐心解答记者提问。
妮娅不仅能展现微笑、挥手等动作,还可以精准完成握手、比赞等复杂交互。
“妮娅的智能,源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情绪识别算法、人脸识别技术及人机交互设计的深度融合。在自助搭建平台上经过精密训练,目前她能够敏锐观察用户行为、精准分析需求、快速学习新任务并作出智能决策。”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妮娅们还将应用于公共服务、教育、陪伴、文娱等领域,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去年单点式机器人体验不同,本届展会实现了“全场景渗透”的跨越式升级。妮娅是本届论坛机器人应用的一个缩影。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图为观众体验“无限克隆”AI装置。该装置以“面孔共生体”为媒介,通过AIGC技术将参与者实时转化为数字根系,构建了一个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创新场域。
人民政协报
记者 齐波 摄
“今年在中关村论坛现场能看到国内各大知名机器人厂商的明星产品。”中关村论坛运营公司品牌总监徐若华介绍,本届论坛围绕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五大场景,精心遴选了15家企业的上百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赋予了“智愿者”的身份,持证上岗。它们不仅是展示品,更是实实在在工作人员。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记者看到近百台人形机器人化身“智愿者”,在会场各处忙碌着。
“385号顾客,您的咖啡好了,祝您用餐愉快!”——只见咖啡机器人娴熟地研磨冲泡,服务机器人精准规划路线,将香浓的咖啡送到观众手中。这背后是机器人自主协作的“黑科技”:接收到指令后,它们能无缝衔接,完成从制作到配送的全流程。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书法机器人手执毛笔,一笔一画地写下“中关村”三个字;仿生数字人“胡博士”一边模仿着现场观众的表情,一边与大家畅聊AI的故事;下棋机器人熟练地操控着机械臂,自如地完成拾取棋子、人机对弈……
“通过深度融合
具身智能
机器人,论坛致力于营造‘科技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让每一位参会嘉宾都能亲身感受创新科技的力量。”徐若华说道。
据了解,今年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
马嘉悦
文字编辑:
李彬
视频:杜晓航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