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f a c e
半导体产业报告|快速了解最新报告
[领取方式见文末]
————————————————
报告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与贸易发展: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和投资额显著增长,2022年达到13.8万亿元,2013-2022年均增长8.6%,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22.1万亿元。中国在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2016年的145.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09.1亿美元,CAGR为6.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需求: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但欧美市场存在高关税壁垒。结合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紧密经贸关系,产业链企业出海可优先选择“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一带一路”政策简要解读
发展历程与合作方向: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核心理念包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合作方向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贸易与投资增长: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指数从2013年的100增长至2023年的181.2。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1.9万列,货运量超过200万标箱,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出口金额达到13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及出海情况
国内市场增长:2018-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从2808万辆下降至2531万辆后稳步上升,2024年达到3143万辆,CAGR为5.6%。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352.1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6.6万辆,出口量从2021年的30.8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4万辆。
供应链企业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逐渐走向国际舞台,2020-2024年,中国企业上榜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的数量逐年增加。产业链企业在东南亚、东欧和南美等地区建厂,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链出海“一带一路”目标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定义与筛选:以汽车年产量和销量为指标,筛选出供给量和需求量均较大的国家作为“一带一路”目标市场,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韩国、波兰、俄罗斯、巴西、南非等。
PEST分析及市场规模:对各目标市场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分析。预计2025年“一带一路”目标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到80万辆,2025-2030年保持两位数增速,2030年接近240万辆。
产业链出海“一带一路”市场的趋势与策略
出海趋势: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加速,主机厂与供应链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建厂频率增加,形成集聚效应。中国技术开始主导国际标准的设立,并逐步将核心技术共享到海外市场。
出海策略:产业链企业应深化协同,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出海方式,如轻资产模式等,以应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和市场变化。
产业链出海“一带一路”市场案例解读
主机厂案例:比亚迪在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厂,持续对外输出系统化产业能力。拓普集团在欧洲、南美洲和亚洲建立制造工厂,其产品和配套能力获得国际主机厂认可。
供应商案例:东软集团和斑马智行在“一带一路”国家构建产品研发团队,其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和技术出海获得认可。星河智联和文远知行分别在智能座舱平台和无人驾驶业务方面布局“一带一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