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驱车驶入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市花海镇,扑面而来的是清冽的戈壁长风。
据本地人说,如果再晚来一个月,还能闻到空气中阵阵沁人心脾的瓜香。
这香气,来自花海镇的万亩戈壁蜜瓜产业园。
“一年四季有蜜瓜”的花海,把发展蜜瓜产业作为强镇之本,形成了集“育苗、定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蜜瓜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
从“靠天收”到“智慧种”
▲玉门市花海镇万亩蜜瓜种植基地
玉门干旱少雨、温差显著、光照充足。
这样的气候条件,曾让王之涣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千古佳句,也吸引了河南漯河人谢志伟前来创业——种植蜜瓜。
“花海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蜜瓜口感和品质很好,很受客户青睐。”谢志伟说。
2017年,他和朋友合伙来到玉门种植蜜瓜,随后成立了花海玉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从最初的几亩试验田,到如今的15000亩产业带,从粗放种植到智慧管理,从“越甜越好”到精准控制糖度,蜜瓜的品种和种植技术越来越多样。
▲杨冬怀指导工人留瓜定位
在玉门市花海镇万亩蜜瓜种植基地的一个温棚里,瓜秧刚刚长到一米高。技术员杨冬怀正在指导工人完成瓜秧的单蔓整枝和留瓜定位工作。
“它每一节位都长出一个小瓜胎,我们把它留在统一的高度才一起授粉。在同一个高度,它的营养供应会更加均匀,这样就能保证蜜瓜的大小和品质统一。”杨冬怀指着瓜秧解释说。
有高品质托底,同时积极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花海镇蜜瓜销量不断攀升,“甜蜜版图”加速扩张。
“我们每亩地的销售额基本上是15000元左右,产量是3吨左右。”谢志伟说。
在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下,分选车间、冷链物流、包装厂、农田有机肥厂陆续建成,初步打造了蜜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谢志伟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四季果香背后的产业跃升
▲“玉菇”
在玉门市花海镇万亩蜜瓜种植基地,记者找到了一款畅销北上广的蜜瓜“玉菇”。
此时,“玉菇”还是身高约3厘米、萌萌的“瓜宝宝”,但再过一个月,就会长成口感清甜、软糯的成熟蜜瓜,冰镇一下再吃还有冰淇淋口感。
为什么花海的蜜瓜这么好吃?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肥料方面,玉门市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什么科技狠活,而是老老实实地使用传统肥料——畜禽粪便。
3月12日下午,两辆厢式半挂车先后驶入珑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院子里卸下满满两大车羊粪。
“这些羊粪都是初步处理过的。我们晾晒后,会在车间进行翻抛发酵,同时加入大量营养元素,陈化腐熟后用于蜜瓜种植。”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尚志鹏说。
▲工作人员分拣包装成熟的蜜瓜
台湾玉菇、巴西清喉、西州蜜、金色年华等高端蜜瓜品种,在这些有机肥的滋养下,在花海镇落地成熟,蜜瓜商品率达95%以上,亩均产量达3.2吨,畅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花海蜜瓜”先后获得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订单量不断增多。
2020年起,花海镇围绕“打造蜜瓜全产业链”发展目标,探索延伸蜜瓜产业链,由花海供销社领办的尾瓜加工厂,将尾瓜肉制成蜜瓜发酵酒,尾瓜皮制成饲料,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金融杠杆撬动甜蜜产业升级
春暖花开,玉门农商银行花海支行行长杨超却无暇踏青。
最近一段时间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日子,为农户办理贷款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已投放‘龙头贷’13笔,共计2950万元,其中1800万元贷款发放给了玉门市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支持花海镇万亩蜜瓜种植基地的扩建、生产经营和新品种研发。”玉门市农商银行花海支行行长杨超说。
▲玉门农商银行花海支行工作人员为农户办理贷款业务
政府搭台,金融唱戏。为应对“三春”生产农户资金紧张的情况,玉门市委、市政府1月15日提前印发《玉门市2025年农村重点产业扶持奖励办法》,政府投入55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4亿元的贷款,推行的“富民贷”“增收贷”和“龙头贷”,用于支持“三春”生产,尤其是蜜瓜产业发展。
金融杠杆正撬动产业升级。今年,花海镇将带动周边独山子乡、柳湖镇和小金湾乡,建设百亩拱棚蜜瓜示范点4个,种植拱棚蜜瓜2100亩,同时持续拓展和完善蜜瓜全产业链,真正把戈壁大漠变成乡村振兴“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