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消息,开发AI智能体Manus的初创企业蝴蝶效应正与潜在投资者洽谈新一轮融资,目标估值至少5亿美元,较上一轮融资增长4倍。多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了本轮融资谈判。
Manus是一款能自主操作计算机的AI智能体,可跨平台执行旅行预订、金融分析等任务。今年3月测试版发布后,Manus迅速在科技圈引发关注,早期用户涵盖科技行业高管及AI开发者。
Manus的热度受益于美国市场对中国AI解决方案兴趣的提升,特别是DeepSeek近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DeepSeek的崛起进一步催化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AI企业的关注。这家由量化对冲基金创立的初创企业,其推理模型性能达到OpenAI同类产品水平,而研发成本明显更低,今年初的技术演示曾在硅谷引发震动。
据知情人士透露,蝴蝶效应(Manus背后的开发公司)曾在2024年底完成融资,当时估值约1亿美元。
战略定位方面,Manus以海外市场为核心战场,美国被列为首要目标市场。但面对国内用户激增的试用需求(邀请码申请量已突破260万个),该公司近期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将通过本土AI模型与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本地化服务。
此外,蝴蝶效应也运营着多功能AI产品Monica.im,它可以调用OpenAI、Anthropic、谷歌及DeepSeek的模型,支持文本、图像及视频生成。
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由于服务器资源与运营成本限制,Manus日均处理任务量被迫控制在较低水平。数据显示,每个用户任务需调用Anthropic Claude模型等第三方服务,平均成本约2美元,上线初期两周的模型调用支出已经超过100万美元。
蝴蝶效应国际业务负责人帕克·莱曼(Parker Lyman)表示,尽管采取了限流措施,用户增长依然超出预期。
同时,这笔资金还将用于团队扩张。目前,蝴蝶效应的员工不足80人,该公司计划年内于东京设立首个海外分支机构,将日本定位为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关键市场。(腾讯科技特约编译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