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国内光伏行业呈现“内增外降”的阶段性特征。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2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39.47GW,同比增长7.5%,但环比2024年12月下降44.2%。同期太阳能发电量724.1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27.4%,占工业总发电量的比重提升至4.85%。出口端则呈现分化:组件出口额同比下滑31.6%,而逆变器出口额逆势增长6.5%。
一、国内市场需求稳健,发电贡献持续提升
新增装机环比回调,同比保持增长
2025年1-2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虽环比下降44.2%,但同比仍实现增长。这一波动可能与季节性因素及2024年底抢装潮后的短期调整有关。从能源结构看,太阳能发电量增速显著高于火电、水电等其他能源,反映出光伏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持续增强。
发电效率与规模双提升
1-2月太阳能发电量增速达27.4%,远超总发电量-1.3%的增速。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增装机的规模扩张,另一方面也表明光伏电站运行效率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火电发电量同比下滑5.8%,而光伏在清洁能源中的替代作用进一步凸显。
政策驱动与技术迭代并行
近期分布式光伏开发政策优化及电价市场化改革加速,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政策要求分布式项目提升并网条件、增强电网适配性,同时鼓励“光储充”等新模式,为后续市场增长奠定基础。
二、出口市场分化,逆变器逆势突围
组件出口额同比大幅下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2月组件累计出口额284.2亿元,同比减少31.6%。分月度看,1月出口额164.6亿元(同比-24.1%),2月119.6亿元(同比-39.8%)。Infolink统计显示,2024年12月组件出口量达16.63GW,但主要市场巴西、荷兰等地的需求波动加剧了出口压力。
逆变器出口韧性显现
与组件形成对比的是,逆变器1-2月累计出口额76.7亿元,同比增长6.5%。分区域看,亚洲市场表现亮眼,1-2月对亚洲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5.0%和25.1%;欧洲市场则持续低迷,同比降幅达11%以上。这一分化反映出逆变器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拓展能力,以及欧洲市场阶段性饱和的特征。
产业链价格波动与政策风险并存
当前光伏行业面临供给过剩与价格竞争的双重压力。组件环节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行,而逆变器出口虽保持增长,但北美等市场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例如,美国近期对特定光伏产品启动调查,可能对后续出口形成制约。行业需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提升技术壁垒以应对风险。
结语
2025年初,光伏行业在装机规模、发电贡献等核心指标上保持增长,但出口市场结构性调整、产业链价格波动等问题仍需警惕。政策引导下的市场化机制完善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突破当前瓶颈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