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杭必买!百年前就火到国外,年产420万把!不愧是老祖宗的审美

"

烟雨杭州,最动人的手信,莫过于一把绸伞、一柄折扇。它们曾是南宋文人袖间的风雅,亦是清末商船上的东方符号。

早在19世纪,这些精致的江南风物就已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海,甚至成为西班牙巴塞罗那街头的一栋传奇建筑。


如今,当你在河坊街挑一把绸伞,或摇一柄手绘西湖的折扇时,握住的不仅是杭州限定的风雅,更是一段跨越山海的文化传奇。

"


今年初春,我与夫人到西班牙一游。在巴塞罗那观赏街景时,蓦然见到一幢五层高楼,第三、四层的外墙上,悬挂着铜制的折扇和雨伞,十分醒目。大楼二层的南首还伸展出一条约两米长、一米高的铜制青龙,龙的尾端竖有一柄约一米大小的铜折扇。


图片


导游介绍说:十九世纪末,有一位西班牙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把中国的扇子、雨伞运到西班牙出售,生意十分成功。发了财的这位商人便在市中心盖起了这座高大的房子。房子外立面就用扇子、雨伞作为装饰,说明这是经营雨伞、扇子的商店;用青龙装点,说明他所经营的商品都是中国货。


一百多年来,这座有雨伞、扇子和龙标识的建筑,成为巴塞罗那醒目的风景。


图片

《杭州不仅是一首诗》中的西湖绸伞


导游得知我来自杭州,很高兴,她说自己曾经在杭州工作了二十年,杭州的雨伞、扇子历来就很有名,说不定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商人,就是经营杭州的伞、扇起家的呢?


回到杭州后,我马上向杭州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楼毅生先生请教,他是研究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专家。他告诉我,十八世纪的欧洲国家曾有过“中国热”,西班牙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到杭州来经商,是寻常的事


我又试着通过志书查阅百多年前杭州有关伞、扇方面的史料。


《杭州市二轻工业志》载:杭州制伞业以纸伞为先,始于明朝,兴盛于清。清中叶(乾隆、嘉庆)杭州制伞业已很兴旺,清末已负盛名,当时的杭州有制伞铺20余家,以创立于清同治九年(1870)的“小禅堂制伞店”最有名。当时的湖墅新河坝,还建有一座伞业祖师庙——陈侯王庙。始创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余杭油纸伞,也在杭州开设分店,也被外商经销。


图片

伞骨架

图片

撑开为伞,收拢为竹


制伞需要伞骨。据民国时期修订的《新登县志》载:富阳除生产雨伞外,鸡笼山伞骨尤为著名。这种伞骨以淡竹为原料,光洁如玉,用一根竹管做成伞骨,收拢依旧可以保持一根竹管的原状。1930年左右,富阳东乡一带年产伞骨约420万把


以上说的是伞。说到扇,杭州折扇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之美称。宋室南渡临安时,折扇成为点缀都城繁华的一种重要手工艺品。及至明、清,杭扇的生产更为兴旺。


图片

王星记黑纸扇


《杭州市二轻工业志》记载,原来杭州下兴忠巷还有一座“扇业祖师殿”,下兴忠巷因中河路改建早已消失,这座扇业会馆当时应位于现维景国际大酒店东侧的中河路上。该殿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139户扇业同行捐建,供奉的先辈老艺人有462位。


清末时杭州制扇者有50余家,工人数达到四五千人。当时,开设于太平坊的舒莲记扇庄主人舒莲卿,雇工300余人。在光绪三十年(1904)捐银千两,买了个道台衔,出入官府。官府所需扇子几乎全是舒莲记所供,其经营的黑白、花折扇闻名遐迩。


图片

西湖博览会开幕之日大门外


创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的王星记,在上海、北京都设有扇庄,朝廷将王星记高级花扇和宫廷贡扇作为回赠外国使节的珍贵礼品。1929年,借杭州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的良机,王星记挑选各类精致名扇参加竞赛,斩获了白纸扇雕刻一等奖,并在展销会上接到了国外大商行两年的订货单,外销业务自此打开


由此可知,清末时杭州的伞、扇作为大宗商品销往海外,包括西班牙商人在内的国外商人到杭州来从事“外贸生意”,不足为奇。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还特意走访了“舒莲记”和“王星记”。“舒莲记”的掌门人告诉我,“舒莲记”扇子在清末民初确实有过外销。“王星记”的老朋友则说,西班牙人至今对扇文化十分重视。2013年,在我国与西班牙的文化交流活动中,“王星记”也有幸参与,当年的西班牙王储与妻子(现今的国王与王后)曾经观看非遗传承人孙亚青的制扇技艺表演,还专门进行了扇文化的交流呢!


图片

图片由王星记扇业提供


江南风物,百年风雅

一把绸伞、一柄折扇

一开一合间

尽是流转千年的东方韵致


杭州的春天最是善变

却也最是风情万种

江南烟雨的柔美

让伞遮细雨,扇引微风

都浸染了诗情画意

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

却是读懂杭州春天最好的注脚


接下来,杭州要被雨水硬控了

你找到了称心如意的伞吗?


图片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

文字/丁云川

编辑/包寒白、毛梦莹

责编/曹姣娜、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