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27日,“联城-2025”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联合演练在香港举办。本次演练以特大暴雨引发的复合型灾害为模拟背景,历时48小时全维度检验区域应急协作能力,开创大湾区应急救援体系整合新纪元。
3月25日,应香港特区政府支援请求,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迅速启动跨境救援机制,调集广州、深圳消防救援支队等力量,共13辆消防车、70名指战员,通过“绿色通道”实现快速通关、跨境支援。
队伍跨境集结于深圳湾口岸,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及粤港两地消防部门领导的共同见证下,与香港消防处举行了庄严的交接仪式。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朱国营向香港消防处副处长黄镇业递交参演实力表,这一举措标志着三地消防协作从规则衔接正式迈向实战融合的新阶段。
联合演练模拟台风携暴雨突袭香港,造成城市多地严重内涝,共设置了建筑物坍塌、高空救援、地库停车场水浸、交通意外事故、危化品泄漏、近岸水域演练等10个科目。演练通过全链条检验应急机制启动、信息共享、联合指挥等关键环节,全要素构建作战指挥、协调联络、安全保障等功能体系,创新采用“粤澳跨境协同、装备统筹调配、三地联合行动”救援模式,实现人车装备深度融合。
在地库停车场水浸事故科目现场,香港消防处潜水专队率先入水,在顺利营救落水车辆中的被困者后,操作探测水下机器人开展进一步搜救,同时3名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水域救援专业队操作履带式排涝机器人,对模拟内涝的地下车库展开排涝作业。
在建筑坍塌事故演练现场,救援人员需在模拟的废墟迷宫中精准定位被困者,利用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展开“生死时速”。找准被困人员位置后,粤港澳三地消防员迅速共同制定营救方案,协作架设各类顶撑器材,忙而不乱、配合默契,利用支撑顶撑、生命支持等技术救出伤员,随后移交给现场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位于鲤鱼门的近岸水域演练科目现场,洪水围困“孤岛”,呼救声此起彼伏。消防员驾驶摩托艇破浪前行,在湍急水流中穿梭,将受困村民逐个转移至安全地带。下游突发“船只倾覆”险情,三名落水者被急流冲走。救援人员迅速启动无人机空投救生圈,同时操控U型艇逆流而上,在漩涡中精准定位落水者,成功实施救援。另一组队员驾驶两艘救援船冲向对岸观景台,顶着浪头靠近受困群众。他们相互配合稳住船身,将四名受困者逐一拉上甲板,安全转移。
据介绍,此次联合演练是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首次人、车、装成建制赴港参与演练,涉及粤港两地海关、边检、交管等部门的多项审批许可,均属历史首次办理。消防救援车辆跨境快速通关,实景验证了《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中跨境救援通道的可行性,有力促进粤港澳三地消防部门救援能力整体提升,为未来建立常态化、标准化的应急响应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粤消宣、张戈、章杰飞、吴欣宜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李樾、吕嘉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