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夜谭丨劝阻吸烟反被怼?打破沉默的人不该是“孤勇者”

最近,一条“女生在饭店劝阻吸烟反被怼”的话题登上热搜并引发讨论。有网友力挺当事人,“太勇敢了,支持室内禁烟!”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未免太矫情,受不了烟味就别出门吃饭。”

图片

事实上,因为劝阻他人吸烟而引发的冲突,并不是头一回发生。2021年,四川的肖女士在四川成都一家火锅店就餐时,因制止邻桌顾客吸烟,被后者言语侮辱,甚至向其泼“火锅油”。此事在网上激起强烈反响,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声“为每一个主动站出来劝阻吸烟的人点赞”。去年,演员徐娇在长沙一家餐厅劝阻一位男士抽烟时,对方表示“这里又没有贴禁烟标志”。在徐娇录下证据时,该男士抢走其手机,并直接把烟头扔在了她的饭碗里。

生活中,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多数人的态度是“忍忍就过去了”,能够站出来较真、制止的人并不多见。也因此,那些打破沉默、敢于站出来的人,应当得到鼓励和声援,不能让他们“孤军奋战”。如果他们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声援,那么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效力自然会减少许多。他们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也是为公共利益发声。公共场所的其他顾客、商家、执法部门,都要为其撑腰。

图片

网友评论

据了解,我国诸多地区颁布了有关控烟的相关条例。例如,根据《重庆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在禁止吸烟区域内设置禁烟标识、举报电话;《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也规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场所内的空气质量,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这些地方条例都摆明经营者必须履行自身责任,加强相关区域的管理,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记得“别耽误生意”。

我们要明白,劝阻吸烟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关乎整个公共环境的健康,关乎全体公众的利益。劝阻者不该被冒犯,相关法律更不该被冒犯!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微信公号、红网、网友评论
责编:苏昊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