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市委书记曾赞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建华,市政协主席孟庆斌出席。
曾赞荣强调,要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强港口基础设施,壮大航运服务产业,畅通沿黄陆海双向物流通道,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要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完善胶东国际机场航空运输网络,增强客货运输能力。要优化铁路和公路网络布局,打造内畅外达的路网体系。要坚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深化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要加快交通运输行业智慧绿色转型,强化交通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邮轮经济等产业协同联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树牢“一盘棋”意识,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落实,凝聚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会议解读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这一方案提出,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为总目标,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发展导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三大样板”、实施“六大任务”、建设“九大工程”,构建“369”青岛先行区建设体系,推动青岛交通现代化水平走在山东乃至全国前列。
这是青岛首次系统性谋划交通强国青岛方案新体系,也是青岛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交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抓手。
为交通强国贡献青岛样板
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作为山东举足轻重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一列“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车。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青岛奋力“打头阵、当先锋”,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的目标,努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青岛样板。
2021年,青岛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承担了建设“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等三个国家级试点任务。以此为契机,青岛加快构建“海陆空铁”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成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3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基本实现青岛都市圈1小时联通、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构建高效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交通强国全国标杆。
构建“369”青岛先行区建设体系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要怎么干?
建设方案提出的“369”建设体系,给出了清晰的推进路径。即三大样板、六大任务、九大工程,三者之间逐层细化,相互支撑。
三大样板,一是一体高效、链接全球的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样板。二是创新赋能、多元融合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三是绿色人文、安全韧性的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样板。
六大任务,包括: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先行区、创建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先行区、构建现代高效物流体系先行区、打造交通智慧引领和科技创新先行区、发展集约生态低碳绿色交通先行区、构建安全韧性和协同高效交通先行区。
“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正在加速成型。
九大工程,包括: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工程、“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建设工程、干线路网标杆建设工程、“四好农村路”青岛样板建设工程、交通跨界融合发展工程、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工程、青岛国际枢纽港建设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方案首次战略性布局未来十年青岛交通新场景。以交通运输新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规模化、网络化落地——
建设全球首个“氢+5G”智慧港口,打造港区短倒运输、干线物流等零碳场景;
推动大模型技术深层次应用,实现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基地获批落地;
加快交通智能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智慧城轨、低空经济等智慧交通产业;
青岛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赋能轨道交通装备等既有交通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抓手,构建智能网联“青岛方案”。
此外,建设方案还以内畅外联、便捷畅通的现代化交通运输通道为指引,织密网络、建强枢纽、优化服务,着力构建一体高效、链接全球的交通新格局。着眼全市发展“一盘棋”,打造广覆盖深通达的路网体系,构建高、快速路服务“一张网”,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海洋经济是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一块“蓝色版图”。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撬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支点”和“战略棋眼”作用。去年以来,青岛加速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港口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注入了新动能。
建设世界级专业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打造“三区互融”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案谋划了发力重点,提出了预期目标:到2027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一流港口,大型专业化码头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现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升级,涉港产业规模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
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走在前、挑大梁”。锚定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青岛正在“路”上。
记者|周建亮
来源|青报观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