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连着扣了好几个365元…”警惕,北京一老人莫名被扣款!

导 读

收到扣款短信才知道自己“被消费”了,这样的事儿您遇到过吗?近日,市民刘女士向北京交通广播《问道1039》栏目反映,她发现老伴儿的手机收到好几条扣费短信,但老人家并不知道自己购买了什么服务,也不知道何时花出去的这笔钱,扣款方则显示是“葫芦时刻”APP。循着这条线索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的事件不在少数,且扣款的过程都和“弹窗广告”分不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避免广告成为收割消费者的“镰刀”呢?

一个月365元哗哗被扣却不知情


年过八旬的刘女士去年就曾发现老伴儿的手机里“躺”着一条扣款短信,显示扣款365元,扣款方是葫芦时刻。本以为让亲戚帮忙操作解除了扣款绑定,没成想最近又看到了扣款的记录。
刘女士:我都没弄清楚这个扣款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找了我的一个亲戚,让他给我看一下,他说可能是支付宝扣的,就把支付宝的扣费服务给停了。我以为一年就扣365元,扣一次就算了,后来就没再注意这个事儿,以为它不会发生了。结果昨天我看我老伴儿的电子银行,一看连着扣了好几个365元。

图片

付款截图/图片来源于其他媒体报道截图
她和老伴儿复盘了好久,双方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笔支出。一来手机里没有这个软件,二来老伴儿印象里也没有主动输入支付密码花过这笔钱。不知道是何时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误点才有了这些支出。
刘女士:我问我老伴儿点了什么APP,他说他也不知道。没有办法了,我昨天就说我们只能到银行去找人帮忙了。

图片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在刘女士和老伴儿在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助下拨打葫芦时刻的APP追回了被扣的款项,但这样的事儿让老两口都对使用智能手机有了阴影。刘女士说:
刘女士:扣银行卡里的钱起码要通过本人同意吧,怎么这个APP不要银行卡密码,什么都不要,就直接从银行卡里把钱扣走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可怕的安全漏洞。

图片

葫芦时刻APP界面/图片来源于软件截图
记者下载了这款名为“葫芦时刻”的软件,看到里面有电子杂志和书籍,其封面的口号是“提纯知识,每日必读”。点击其中一篇杂志阅览一部分后就会提示有每个月199元和每个月365元的购卡服务。记者也拨打了其客服电话,询问为何会出现没有下载软件就被扣款的情况,客服人员表示:
客服人员:有的软件会有这款APP的弹窗广告,有可能不小心点到了,然后进行了确认支付,这个时候是会进行扣费的。如果没有输入支付密码就被扣费的话,可能是消费者的银行卡设置了快捷支付
会员服务价格/图片来源于APP截图
当记者询问对方在哪些软件上进行了广告投放?这名客服人员说:
客服人员:咱们是负责处理订单的售后工作人员,确实是没有查看在哪些软件上进行广告投放的权限。如果说确实有被扣款的话,有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售后工作人员。也是考虑到了老人有可能误触,所以咱们这边都是可以全额退款的。

投诉集中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虽然客服人员表示发现被扣款可以退款,但如果当事人没有及时发现呢?这笔钱是不是就要被悄悄扣走呢?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字“葫芦时刻”,有200多条投诉,基本都显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记者也联系了其中几位线索人。线索人赵女士也表示,被扣款的是家中的老人:
赵女士:我是帮我父亲反馈问题的,我父亲平时可能最多就在网页里面看一下新闻之类的,他在看的过程中,网页里可能会跳出来广告,我父亲也没搞清楚他点到了什么,但是能确定的是没有点过任何一个类似付费项目的内容,结果就收到了扣款的短信。

图片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记者拍摄
让老人家回忆究竟在哪个过程中被扣款确实有些难,但在记者询问另一位投诉人李先生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他是在使用一款走路赚钱的软件时不小心点了弹窗广告中的内容才被扣了款。
李先生:我下载了一个一天走多少步可以提现赚钱的软件,比如走了1万多步,就可以提现三块多,我当时以为真的可以提现出来,就点了进去,后面页面让我输入一个验证码,我输了一下,就扣了我300多,第二天我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后,钱就已经退回来了。

图片

相关投诉内容/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

无底线弹窗广告让人措手不及


记者也发现,有投诉人反映,家里父母在使用一款叫“全民天天走路”的软件时被葫芦时刻的弹窗广告莫名扣去了365元。接着记者下载了这款软件,但在第一次使用时就被其弹窗广告迷惑,迟迟找不到真正的走路计步的入口,软件一打开就是让输入手机号,当记者以为是登录步骤时输入手机号才发现这是所谓的“领取优惠”的广告。

图片

难找到关闭键的广告/记者截图
整整3分钟过后才算真正进入软件功能页面,但随后软件自动弹出广告、关闭页面不好找、自动跳转三方界面等操作层出不穷,而且这一软件默认摇动手机打开广告,而拿着手机运动过程势必会摇动手机,甚至有时候轻微的晃动都会打开广告,让人措手不及。

图片

转动手机直接跳转广告/记者截图
记者在使用过程中已经看不到葫芦时刻的广告,但类似保险、贷款、小游戏的广告花样百出。无论在那个广告界面,稍不小心输入手机号等信息都有可能绑定第三方的服务,而且这些广告大部分都没有标明是广告。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有没有关闭标志或者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广告;关闭标志虚假、不可清晰辨识或者难以定位等行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第八条也明确,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进一步解释说:
赵占领:弹窗广告应当在显著位置提供可关闭的选项,而且要确保一键关闭,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经营者本身就是构成违法的,消费者是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的。

图片

《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相关规定/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消费者在看弹窗广告的过程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应该如何维权呢?赵占领表示:
赵占领:如果经营者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偷偷扣费,那这是一种侵权行为,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采用自动付费服务的话,经营者必须在事前以显著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而且在自动续费到期之前的5日内,经营者应当通过显著的方式去提醒消费者续费即将发生。经营者可能会采用某种方式,比如说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购买相关的自动付费服务,主要是看所采取的这种方式在一个普通消费者一般注意力的状态下,能否察觉经营者的意图。如果消费者根本注意不到,那这种情况就属于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遇到自动扣费侵权问题时,可以先和经营者去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话也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权。

图片

自动续费要提前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截至发稿,记者已经把这款频频弹出广告的APP投诉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等待进一步的核查结果。与此同时记者发现,还有不少计步软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赵占领也呼吁,市民朋友在使用智能手机时要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在输入手机号、验证码、身份证号等信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当时的界面

图片

看不到明显标注“广告”的广告/记者截图

别让老年人成为技术收割的对象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被无底线的弹窗广告“坑”了的都是老年人,本就因为眼花、手不灵活等客观原因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并不熟练,如果再遇到APP刻意隐藏关闭键,以诱导等方式让老人输入个人信息,“被扣款”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图片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查询发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其中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中就提到:禁止广告插件。
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禁止诱导类按键。移动应用程序中无诱导下载、诱导付款等诱导式按键。

图片

《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图片来源于政府网
当记者电话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时,对方表示,确实有一些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但数量还不够多。
工作人员:现在有几十款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数量还不多。进行适老化改造的APP都是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家常用的,比如说像微信、支付宝……但这不是强制性的,因为现在APP的适老化改造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投入。这些完成适老化改造的APP都是有一个单独的版本,要么在设置里有,要么我们要求在搜索框里搜索“亲情”、“长辈”、“关怀”等关键词,能搜索出相应的适老化版本。

图片

部分完成适老化改造的APP/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也表示,数字适老化的核心应是“尊严保护”,而非“流量收割”。当技术沦为镰刀,老年人便成了最易受伤的群体。唯有企业摒弃“吸血式”盈利模式、监管亮出“牙齿”、社会织密防护网,才能让“夕阳红”真正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与安全。
党俊武:首先,企业在投放广告时,应该体现科技向善,要去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是监管要到位;另外,老年人、家庭乃至社会要合力探寻怎么样能够提高我们的甄别能力。要从这三个方面下手来避免老年人的数字权益被侵害。

您的家人朋友遇到过“被动消费”的情况吗?
转发
快分享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吧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苏宁、陈泓言(实习),主编朱来生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