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来一场city walk?首批市民健康活动线路发布!今起,本市全面开展以“健康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第37个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以“健康体重,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第35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活动同步启动。本市将持续推进以巩固健康环境和引导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深化重点场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和病媒生物孳生地,夯实蚊、鼠等重点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基础,助力现代化超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健康治理社会氛围。
市爱卫办介绍,今年爱国卫生月期间,本市将全面落实推广基层爱国卫生运动三大制度,从社区、单位和个人等层面分类实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和群众社会动员参与机制,重点指导社区和单位强化公共区域及环卫设施的定时保洁和清理整治,结合每周四开展的群众性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及积存堆物,清除春季蚊、鼠等虫害孳生环境,指导农村地区做好宅前屋后的环境清理。同时紧抓春季有利时机,统一开展春季灭鼠和春季蚊虫控制专项行动。3月31日开始,启动地下积水点投药控制蚊幼孳生及捕蝇笼等防制设施设置,4月7日-11日为春季灭鼠统一投药周,各区按照专业队伍防制和环境卫生清理相结合的原则,统一安排有计划开展专项行动,确保有效控制鼠类密度和减少入夏蚊虫基数,降低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在本市发生流行风险。
此外,本市将广泛开展以“共育健康‘心’生活”为重点的健康知识科普行动,结合春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要求,继续实施好“健康上海2030”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通过12320在线访谈、健康大讲堂等向市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依托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加强对社区居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宣教。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设计制作本次爱卫月配套系列健康科普产品,包括“沪小康”微信推文、沪语民谚童谣、春季蚊虫控制短视频和全景三维居家虫害多媒体课程等,通过多平台广泛传播推广,持续增强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降低病媒孳生风险。
今年爱国卫生月以十天为一个周期,精彩科普亮点频现:
一是3月27日推出全国首场“健康脱口秀·病媒生物防制科普专场”活动;二是4月8日启动市民健康活动线路打卡活动;三是4月中旬推出“居家病媒生物防制科普小课堂”闯关活动,在“沪小康”连续7天推广答题闯关活动;四是4月下旬开展全市健康环境再提升活动,发布2025年全市健康环境首次市民调查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将推出创新“境遇”健康话题直播小课堂,关注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社交关系、卫生防病、环境健康、虫害防制等市民需求的健康类问题并进行分析研判,而且通过东方信息苑平台,以专家解答方式传播实用健康技能,抓好健康问题前端化解,践行健康共建共享的理念。
【特别链接】春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一些季节性相关的健康问题也悄然来袭。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向各位市民送上健康小贴士。
警惕呼吸道疾病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乍暖还寒,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市民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地铁等,尽量佩戴口罩。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积极清洁环境
随着气温回升,上海进入病媒生物(蚊虫、蟑螂、老鼠等)活跃期。建议市民做好环境清理,每周清理花盆底托、废旧轮胎、塑料盒等易积水容器,倒置存放,水生植物每 3-5 天换水一次,清洗容器内壁。厨房、卫生间使用后及时擦干水渍,地漏加装防臭密封圈,食物密封保存,垃圾日产日清,定期检查橱柜缝隙。同时注意家中是否有蚊虫聚集、蟑螂粪便、鼠迹等异常情况,发现蚊虫异常增多或疑似病媒传播病例,拨打上海卫生热线12320。社区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全面清洁,重点关注地下室、绿化带等易孳生区域。
小心过敏困扰
春天繁花似锦,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增多。过敏体质的人群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皮疹、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在花粉传播的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上午10 点到下午4点之间。外出归来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和更换衣物。定期对卧室、客厅等进行深度清洁,使用除螨仪、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降低过敏原浓度。
预防肠胃不适
春季气温回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物容易变质。人们在春季也可能会食用一些新鲜的野菜等,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发肠胃问题。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和变质食物,不要随意采摘野菜食用,果蔬食用前充分清洗、浸泡,确保去除残留农药和杂质,尽量选择新鲜、煮熟的食材。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缓解春困现象
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变长,人们容易感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常说的 “春困”。因此,市民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建议午间休息 15-30 分钟,但要避免进入深睡眠周期(约 90 分钟),防止醒后出现 “睡眠惰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吃富含 B 族维生素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香蕉等,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度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唤醒身体活力,减少春困发生。
关注心理健康
春季气候变化和激素波动易诱发情绪问题,市民需警惕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春季抑郁、过敏焦虑等心理健康风险。每日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光照、参与社区园艺活动等有助于改善春季抑郁。过敏人群应关注上海气象发布的花粉指数,可能出现过敏发作时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焦虑。职业人群在工作期间要注意节奏,间断性放松拉伸,在午休时可以到绿地或者公园进行“森林浴”。此外,出现持续情绪不佳时,可拨打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5”,或前往社区“心灵驿站”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