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汽车流通协会专家解读汽车消费提振政策:从产品消费到服务生态的战略升级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汽车消费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方案》围绕汽车消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涵盖以旧换新、二手车流通、后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深入解读《方案》对汽车产业的深远影响。

“《方案》立足稳定新车产品消费的基本盘,战略重心明确向服务消费潜力的深度挖掘倾斜。《方案》覆盖范围广泛,从二手车交易、售后服务等汽车后市场的传统板块,延伸至汽车改装、赛事运营、露营配套服务以及循环经济等新兴服务领域,意图全方位重构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打造更为完整且富有活力的汽车消费生态。”郎学红表示。

在郎学红看来,近期发布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标志着我国汽车消费政策进入“产品+服务”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打破了传统汽车仅聚焦实物产品的局限,政策重点转向释放汽车服务消费潜力,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消费生态体系,推动汽车产业从“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转型。

图片

发力服务消费潜能释放

郎学红分析指出,当前汽车产品作为实物性消费,已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增长空间有限。相较之下,服务类消费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亟待通过高质量供给的精准投放来激活。

以汽车改装为例,它精准契合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趋势,市场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而汽车文化产业的构建,涵盖经典车型、老爷车的展览展销、交易流通,以及各类精彩纷呈的赛事活动与专业评比等,为服务消费开辟了全新的融合路径与增长极。围绕汽车出行衍生的露营服务,如露营场地规划建设、水电设施供应保障等,也成为新兴的服务热点,有效填补了传统汽车服务的空白区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出行体验。

郎学红认为,这些创新型服务形态,突破了传统汽车服务的固有边界,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无限的发展可能。

“当下,服务类消费在供给侧存在明显短板,优质服务供给稀缺,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步伐。因此,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与专业水平,成为激发服务性消费活力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企业,制定并完善行业服务标准,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望将服务消费培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新引擎,推动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她表示。

破除二手车流通堵点 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在采访中,郎学红还提到了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两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对二手车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置换更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在用车辆消费者的换车积极性,他们纷纷选择以旧车置换新车,这一行为直接增加了二手车市场的车源供给量。源源不断的优质车源涌入市场,为二手车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活跃度。”她表示。

回溯2022年,十七部委《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已从制度层面解决了二手车减税、国五解禁、商品属性确认等核心问题,涵盖减税降费、国五车辆全面解禁流通以及明确二手车商品属性等关键举措,从制度层面系统性地破解了二手车交易长期存在的诸多堵点与痛点。

但郎学红认为,在实际交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隐性壁垒”。其中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阻碍市场流通的突出问题,包括烦琐的手续办理费用、异地交易的物流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过高等。

据了解,政策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跨区域检验互认、物流成本优化,将二手车交易成本降低15%—20%,推动流通效率提升30%以上。

为有效破解二手车跨区域交易的难题,推动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郎学红提出了建议。她表示,未来需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全力打破地方保护壁垒,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易网络。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搭建全国性的二手车交易信息平台,实现车辆信息的实时共享与精准匹配;制定统一的交易流程与标准规范,提升交易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加强区域间的协同监管,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交易风险。通过这些举措,切实提升二手车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促进二手车市场实现质的飞跃。

(编辑:张硕审核:童海华校对:颜京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