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13

3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不吼不催!我用一张表带出一个小学“自律”娃

翻到曾经的任务积分卡,满满的回忆。单独写篇日记,在小花生上也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时常打开看看,回味曾经的快乐时光。

珍藏了5年,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可能遗失。那么就在互联网上留下这份记忆。

接下来我说说对我家来说,我们家常用的几种“激励表”,其实也不难算是表,但是我回过头看,它在帮娃养成习惯和自律方面,功劳很大,是段温馨的亲子关系~

图片
本文由 @听小宝 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娃最早接触到的奖励章来自于幼儿园。老师们通常用来激励孩子们完成任务或者良好行为,孩子们为了那朵可爱的小红花,既有了约束,同时也激发了动力。

小星星和小红花,对小朋友来说,那可不是简单的一张贴纸,代表着一天的良好表现,代表着一次又一次的夸奖。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当娃还小时,我们的需求不仅仅是设计一个表格,而是如何有效地将奖励机制融入其中,让孩子保持积极性。考虑到娃可能不愿意做作业的情况,或者孩子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我们需要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

我们需要考虑如果将奖励与妈妈牌作业相结合,比如确定任务目标、设计表格结构,制定奖励规则等。

1、用有趣直观的"盲盒积分表",引娃积极参与

考虑到娃还在幼儿园,可能需要的是更加直观、视觉化的工具,比如贴纸或者印章,而不是复杂的积分系统。考虑到娃特别的爱画画,加上老母亲也有一定的画画功底。于是第一个版本的奖励机制诞生了。

我们首先共同约定任务比如干家务、英语、画画、跳绳、练字、阅读、口算等,每天按自己兴趣完成几项,每项一个积分,累积到一定的积分可以满足一个要求。

按不同数量的积分,事先规定相对应的奖励,比如10个积分一个小玩具,20,30,50,100个积分,积分越多对应的奖励越丰厚。

接下来我们准备一本小小的空白本,封面由娃亲手设计,建立足够的仪式感,以及对未来这些任务的自我意识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她能够积极地有兴趣参与到这些任务中。

图片
娃亲手设计的积分小卡

小的时候设计的封面很幼稚,这封面的故事只有娃自己能读懂。不知道现在娃是否还能记得当年的故事?有空的时候跟娃探讨一翻,说不定又是满满回忆的一天😄

我们不属鸡娃也不是耐鸡的娃,况且那会还是在幼儿园时期,还没有鸡娃的概念,一切都是美好的状态。制定的任务也完全凭兴趣。我们没有设计规规矩矩的任务制定表,我们当时的积分任任表设计是这样的👇

图片
妈妈牌手工个性积分奖励卡

这样的任务积分卡,娃非常的喜欢,就像盲盒一样,不知道下一个积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每一个独特的画都吸引着娃,她经常会主动完成任务,催促着老母亲为她制作下一个积分。

虽然很费妈,但是却很快乐。在我们心里,这不仅仅是一份任务积分卡,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也是一份珍贵的收藏。在这几年期间,这是唯一一份保存完好,不舍得丢弃的任务积分卡。

娃除了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外,也积极的加入到设计积分卡中。对她来说,也是一份爱好。有时候积分卡的画风是这样的。

图片
娃设计的积分卡        

因为喜欢,所以非常乐意去做。最早的图画是没有颜色的。类似这样的。

图片

因为太喜欢了,参与度高,娃提议加颜色。慢慢地,画风成多色调,觉得可能美观度不够,又添加少的色调,最终给这本积分小卡添上了无数欢乐的一笔。回忆起这本积分卡,心里仍是欢喜,忍不住多分享几页。

娃加色加多的画风,是这样的👇

图片

娃说来组表情包,给安排上。于是出现了很可爱的云朵表情包😄

图片

积攒的积分,已兑换的记录。真的是满满的回忆呀。曾经发生的事情很多都已忘却。这留下来的记录,才想起来,娃兑换的奖励是好朋友的生日礼物。

图片
图片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最初的任务积分卡,没有规规矩矩的表格,没有冷冰冰的数字,累积任务量不是主要目的。

每个积分都有它独特的形态,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加了亲子互动性。娃有需求,比如说,她想要花草,过阵子又想要动物,有的时候又想要表情包,这种算是个性定制了吧。

在娃提需求时,也相应提出要求,比如英语能不能多听几分钟,跳绳是不是能加油不断绳之类的。在互动中,慢慢的一步一步提升娃的能力。

2、根据娃的兴趣,变换积分激励风格

随着娃的成长,趣味的任务积分卡成了回忆。娃的心智也在成长,老母亲的精力也有限,逐渐积分卡的风格有所变化。

那阵子娃迷上了盖章,上培训班有娃分享着玩,娃惦记着盖章这个事情。偶然一次机会,报的培训班中送了一堆小玩具,其中就有一个章,于是我们的积分风格就成下面这样了。

图片

任务风格没有变,仍是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以鼓励和兴趣为主。

幼儿园还是轻松愉快地渡过了。除了英语和运动之外,都是蜻蜓点水,做了一些幼升小的准备工作。

由于没有太注重吧,没太用心,导致升入小学的测试中,娃的成绩是不太理想的。据她说,入学测试有20以内的加减法,认字环节是在一个游戏中,娃说基本不会做。她的优势科目英语,学校倒是没有测,运动类项目她说完成得还不错。

3、小学冷冰冰的表格,根本无法完成

进入小学了,得端正态度了,得把学习当成一回事。于是老母亲制定了一个冷冰冰的表格,时隔几年,忘记当初是否顺利执行了,但是现在看当这张表格,还是觉得太冷冰冰了,当时的自己怎么能做出如此的一个表格。

图片

只在手机里留下这张毫无感情的空白表格。时间排得密不透风。当时脑子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才能计划出这么一个表格。当时这张表格肯定没完成,因为这表格根本不科学...就算现在高年级了,也未能把这张表格填满。

印象中这表格后面改版过几次,但没有留它的身影。可能是因为骨子里觉得娃很优秀,老母亲能把娃培养得够优秀吧。根本没意识到老母亲和娃都是那么的普通,一厢情愿地加强到娃的身上。

这期间,所有的计划都是跟着学校走。慢慢的,学习成了一种习惯,计划也逐步变得科学实用了,表格也变得非常简洁明了。

图片

4、小学奖励机制,我选择存折表

除了计划,也制定了奖励。此时的奖励直接用金钱,亲手制作了一本存折送给娃。娃给这本存折取名小金库。

图片

我们给娃制定的奖励金额是比较小的,我们认为这个相对来说是可持续的,也不会让娃觉得通过学习来赚钱。明确告诉娃,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奖励只是对娃努力学习的鼓励。这本存折也是目前用得最久的,娃会经常记录奖励金额。

这就是目前我们用到的各种表格。有最美好的回忆,也有冰冷的表格,也有最实质的奖励表格。经过几年的磨合,目前也算是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大家带娃学习在用什么表
欢迎评论区晒图聊聊

-- The End --
获得更多好经验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