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年惠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将适度超前统筹谋划空域资源,培育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智能物流配送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开展无人驾驶场景应用,让惠城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
惠城两会现场,民盟惠城区总支提出了《关于积极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的建议》。区政协委员张芸代表民盟惠城区总支介绍,惠城打造“低空经济”具有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基础设施强等方面的优势。“在现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基础上,加快引育低空经济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惠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要注意的是,惠城现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不多,且多为5亿元规模以下企业,缺乏行业链主、龙头企业;企业集中于零部件生产领域,核心部件如飞行控制系统、传感器网络、整机制造生产尚处于空白状态;建成和在建直升机起降点共3个,网络覆盖不足;制造企业与应用企业尚未有效协同,各场景运用缺乏行业主管部门引导;低空空域管理、无人机注册、飞行许可等法律法规尚未建立。
为此,她建议,结合惠州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合理布局直升机和纯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固定起降点、智能机库、航道等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充分利用5G-A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低空通讯网络,探索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测试中心,并建立健全低空经济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飞行安全和空域使用效率。
同时,她建议研究制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抢抓深圳部分无人机相关企业尚未拿地的机遇,打造低空经济产业新生态链。积极寻找和开发低空经济的市场应用领域,在消防、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等方面拓展场景,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不仅如此,她还建议坚持“市区一体”同谋划,成立惠城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试点出台低空经济产业扶持政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清晰、稳定的政策环境;鼓励低空经济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强化对优质项目的筛选及落地支持。建立与国内外知名低空经济研究机构、院校、培训机构合作关系,培养具备无人机操控能力及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加强与周边城市、国际先进低空经济体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文 | 记者 杨锦强 通讯员 惠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