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10余名中年女性来到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就诊,自述使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网购的“特效药膏”治疗皮肤病,涉及的皮肤病种类繁多,如痤疮(俗称青春痘)、湿疹、脂溢性皮炎、色斑等。患者均来自同一网购直播间、主播宣称为老中医、纯中药制剂、万元包治愈各类皮肤病。10余名患者使用该药膏的时间从6个月到14个月不等,在使用药膏后都出现了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甚至伴有肢体疼痛、麻木,严重地出现了蛋白尿、肾病综合症。
照片中小瓶为患者带来的药膏、无名称、无成分、无生产日期、无厂家
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判断这10余名患者可能存在汞中毒的情况,并立即安排了血汞和尿汞的检查。检测结果显示,这10余名患者的汞含量均明显超标,符合汞中毒的诊断标准。并立刻启动了快速入院通道,将患者收住院进一步给予二巯丙磺钠驱汞治疗,快速降低患者体内汞负荷,避免体内汞进一步导致患者脏器损伤。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与美容需求的增加,各类外用药物和护肤品层出不穷。然而,一个鲜为人知的健康威胁正在悄然蔓延——因长期使用含汞外用制剂导致的慢性汞中毒。这类案例在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门诊中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因严重中毒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
汞元素(水银)及其化合物具有抗菌、美白和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在部分传统药膏、美白祛斑霜或“祖传秘方”中,常以“氯化氨基汞(白降汞)”或“汞的硫化物”形式被添加。
在美白产品中,汞能快速破坏皮肤表层黑色素细胞,制造“立竿见影”的祛斑假象。
在湿疹药膏中,某些民间偏方利用汞的抑菌作用治疗皮炎,却忽视其毒性。
虽然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早已明确禁用汞及其化合物,但一些三无产品仍在违规添加。
汞可通过皮肤屏障被吸收,尤其当皮肤存在破损或炎症时,吸收率显著增加。汞进入人体后,约80%蓄积于肾脏,其余分布于脑、肝等器官,造成多系统损害,严重的出现中毒性神经病、中毒性肾病,甚至肾衰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警惕这些高风险场景:美白祛斑产品宣称“7天淡斑”的多含汞、 不明来源的湿疹膏、痤疮膏(网络直播带货,尤其是包治愈、包见效的产品)、颜色异常的药膏(含汞制剂常呈灰白色或黄色)、使用后出现异常反应:皮肤变薄、红血丝、金属味口臭等、 特效治疗疑难杂症的药物(如牛皮癣、狐臭等,不见效包退的)等。以上药物或护肤品多添加有汞、铅、砷等重金属。
那么如何识别与预防汞中毒?
一看成分:拒绝含“汞”、“汞化合物”、“calomel”(甘汞)的产品 。
二查资质:通过“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APP”核实产品备案。
三做检测: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检测24小时尿汞(正常值<2.25umol/mol cr)。
四早干预:确诊后需进行二巯丙磺酸钠驱汞治疗,同时保护肝肾等脏器。
美丽不应以健康为代价。面对宣称“奇效”的外用产品时,请牢记:凡违反皮肤正常代谢规律(如速效美白)的方案,必然暗藏风险。如已长期使用可疑产品,建议尽早就医筛查,将伤害降至最低。
(注:本文数据参考WHO《汞暴露健康指南》及中国《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
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
官方快手号
挂号小程序
朝阳健康云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