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藏有三张元代纸币,出土于青海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农场,分别为“中统元宝交钞伍佰文”“中统元宝交钞一贯文省”和“至元通行宝钞贰贯”。
元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纸币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元代建立起了以纸币为主的货币制度,称为“钞法”。根据年款的不同,分为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种,其中,中统通行宝钞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同时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由官方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至元通行宝钞,它是由桑皮纸制作,雕版黑墨印刷。在它的正上方有“至元通行宝钞”六个楷书大字,下面是它的面值“两贯”,下面还有铜钱的纹样,两边是八思巴文,同时在宝钞的上方和下方还分别盖有两枚大印,是当时中书省和尚书省的朱文大印。元代纸币反映了元代当时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经济活动的频繁与兴盛,对研究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重要的意义。
元代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基后先发行以丝为本的交钞,同年推出以白银为本位的中统元宝交钞,持钞者可至官库按银价兑换白银。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全国禁用银钱后,该钞成为唯一法定货币。其采用八思巴文与九叠篆防伪,通过中书省、尚书省官印实施管控,标志着元代纸币制度的确立。该制度规定国家经费出纳、商旅货运均以中统钞为准,其流通范围不仅覆盖元代疆域,更在周边国家流通,并影响周边国家仿效发行。虽元代实现全国纸币流通,但其源头可溯至唐代飞钱,经宋交子、金交钞等形态发展而来。
青海出土的这三张元代纸币对于研究纸币起源和元代社会治理、民族融合等方面提供了独特视角。
策划:马 钧 王丽一;
撰文:李 峰;
拍摄:辛元戎 刘珂瑜;
制作:刘珂瑜;
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