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4月2日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并将这一天命名为“解放日”。
这一政策直接对准包括中国、欧盟、日本在内的15个对美贸易顺差经济体,被特朗普称为“贸易恶棍”。
他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解决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振兴其国内制造业,并强化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然而,这一政策却引发了广泛争议,并且可能对全球贸易体系和经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挑战了国际贸易秩序,还在其国内和国际间掀起了一场关于贸易规则和经济利益的激烈讨论。
什么是“对等关税”?
“对等关税”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个争议性政策,要求美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税率必须相等。
特朗普认为,许多国家通过增值税(VAT)和数字服务税(DST)等政策,对美国商品形成了“不公平”待遇。
例如,他指出德国的增值税制度使得美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时面临比德国本土商品更高的税负,而德国商品进入美国却无需承担同样的税收。
特朗普声称,这种差异让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实施“对等关税”来达到公平贸易的目的。
然而,这一政策在具体执行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从国际贸易规则来看,“对等关税”直接挑战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核心原则——“最惠国待遇”。
这一原则要求成员国必须对所有成员统一关税待遇,避免歧视性政策。
而特朗普试图通过单边提高关税的方式改变现有贸易格局,这已引发多方质疑。
特朗普的目标:谁是“贸易恶棍”?
根据特朗普政府的说法,“对等关税”政策主要针对那些在对美贸易中长期占据顺差的经济体。
《华尔街日报》引用美国政府的报告称,这些经济体包括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越南、澳大利亚、巴西和加拿大等15个国家和组织,算起来就是41个国家(欧盟有27个成员国)。
其中,中国是特朗普的主要目标。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3829亿美元,仅次于2018年4194亿美元。
特朗普长期指责中国通过产业补贴、技术转让等手段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并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作出让步。
然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贸易逆差的形成远不止关税问题这么简单。
美国自身制造业空心化、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企才是长久存在的核心问题。
即使特朗普成功实施“对等关税”,也无法改变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结构性差异。
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不仅对美国国内经济有风险,还可能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深远影响。
最惠国待遇是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石,而特朗普的政策将动摇这一原则,并推动全球贸易关系走向碎片化。
这一政策实施后,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
例如,欧盟已经计划动用“反胁迫工具”应对美国的关税压力,而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也可能采用类似策略。
各经济体之间的关税战升级将导致全球贸易萎缩、供应链断裂,对跨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造成双重打击。
历史经验表明,关税战往往事与愿违。
1930年,美国实施《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进口税率,结果不仅未能改善经济,反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贸易报复,加速了大萧条的到来。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类似关税壁垒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对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企业和就业,但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根据世界贸易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对等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企业额外承担4330亿美元的成本。
这将迫使零售供应链重新调整,直接推升商品价格,侵蚀消费者的购买力,并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将因关税上升进一步增加,导致整体经济竞争力下降。
美国银行(BOA)3月份的调研显示,资金正在迅速逃离美国市场,转向欧洲和新兴经济体。
这种资金流失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曾警告,如果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三到五个月,可能足以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
特朗普的政策显然是在通过单边主义推动“美国优先”,但这一举措不仅挑战了国际贸易规则,也可能成为全球经济衰退的催化剂。
关税战的升级将导致全球化的进程倒退,供应链断裂、资本流动受阻的风险加剧。
而多边合作成为应对这一危机的唯一出路。
对于中国和其他经济体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可能提供了契机。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这些国家可以在全球化寒冬中探索新的贸易格局,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公平、有效的方向。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美国新关税要瞄准“肮脏15”? 2025-03-25
新浪财经:中金: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内容及影响 2025-02-17
央视新闻:美国“对等关税”冲击全球贸易规则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