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富!清远汤塘这个村绘就典型培育新画卷

生态石门,既要“绿”,也要“美”,还要“富”。近日,记者从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获悉,当地石门村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与乡村绿化建设紧密结合,扎实做好由绿及美、由美变富的文章,带动村庄添景、见美、增值,绘就了一幅生态发展的新画卷。

图片

以绿为底,“边角料”变身“微景点”

石门村秉持规划引领的理念,组织村民全面挖掘盘点辖区内“四旁”“五边”绿化资源,科学制定增绿计划。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认捐认种认管活动。村民们积极投身其中,补植添绿、栽花赋美、种果增香,将闲置地、边角地精心打造成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微景点”。

一户一景色,一院一画卷。石门村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精心选树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底蕴、可学习推广的“美丽庭院”。这些庭院各具特色,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迷人景象,成为村民生活中的温馨家园和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

在示范带动下,其他村民纷纷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栽花植绿,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结合积分制,石门村通过绿化积分兑换活动向村民发放茶花、玫瑰、月季等盆栽137盆,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创建热情。目前,已成功培育“美丽庭院”25个,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

图片

以美为韵,“局部美”蝶变“全域美”

自2024年以来,石门村开展绿化植树活动12场次,吸引党员群众1500多人次踊跃参与,累计种植香樟、桂花等苗木4200多株。如今,石门村的“含绿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紧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机遇,石门村聚焦洛洞水一河两岸,穿插补种香樟、黄金叶等苗木1100多株,打造绿意葱茏的美丽河道。为进一步丰富景观效果,石门村还广泛发动商会企业,认捐绿化资金10万元,用于补种宫粉紫荆、簕杜鹃、翠芦莉等,这条蜿蜒3公里色彩丰富、四季有景的“翡翠画廊”成为石门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图片

乡村绿化,三分种七分养。为切实巩固植树绿化成果,石门村坚持栽植与管护并重,建立起常态化、精细化的管护机制。以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为主体,党员骨干为先锋,组建党群志愿护绿队,定期巡查、浇灌、修剪、除草、施肥,确保植树一片、成活一片、绿化一片。

同时,巧用“积分制”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引导他们从“一旁看”转变为“一起干”。村民们通过认养管护苗木获得相应积分,凭借积分兑换实用物品。2024年以来,石门村已开展4次乡村绿化兑换活动,参与群众130多人次。

以富为脉,“好风景”孕育“好钱景”

石门村将乡村绿化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踏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富双赢”康庄大道。村里积极探索“谁种谁管谁收益”的创新模式,发放了200多株龙眼树苗,引导村民整合荒山地、果园地,种植荔枝、龙眼、砂糖橘等市场前景良好的果树。

时至今日,全村水果种植面积扩大至1758亩。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林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密码”,稳稳地推动石门村在绿色发展的征途上大步迈进。

图片

在特色种植领域,石门村持续深耕发力。在兰花基地,各类兰花争奇斗艳,馥郁的芬芳弥漫四周,构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景观。该项目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由合作社全方位提供种苗、专业技术指导以及稳定的销售渠道,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有力保障了收益。2024年,兰花种植基地成功带动6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民增收总额达到5.8万元,村集体收入增长6万元,既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路径,又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经济上,接下来,石门村将充分挖掘自身丰富的山水资源与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优势,提升规划打造研学主题的村庄游览线路,激活乡村休闲、实践研学基地等旅游经济业态。通过这一连串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村集体和村民开拓出全新的增收途径,真正实现乡村常绿常美、由美及富,让发展成果普惠全体村民。

文、图|记者 梁辉森 通讯员 黄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