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终场哨声响起的时候,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70588名球迷中的一位说,他并没有任何失落与苛责的情绪,反倒是为国足下半场展现的新面貌略感欣慰,毕竟主动压上的积极打法也收获了场面上的主动与几次可圈可点的进攻。不甘倒也谈不上:这毕竟就是国足目前真实实力的体现,与亚洲二流的差距就是两个球,攻防两端各一个,较之一流日本那就是三个球以上了。
国足大连主场多一人领先一球最终遭沙特2∶1逆转时,这位球迷也在现场,亲眼目睹球迷的咒骂与讨伐,那是痛失好局的不甘与怒其不争的遗憾。而在此次杭州主场,球迷自始至终都给予了球队理解与支持,在本地球员王钰栋精彩发挥时予以掌声,也在落败之后对谢场的国足球员报以“继续战斗”“拿下印尼”的期许。当然,球迷们还是回到了“喜闻乐见的算分环节”,探讨残存的出线可能,集体化身数学家。
球迷变得理性了,了解国足缺兵少将与澳大利亚队士气正旺的此消彼长,也将目光投向了年轻球员身上可能的未来。其实,赛前国足的世界排名为90名,澳大利亚队则是第26名,结果是实力的真实体现。
中国足球何以至此?日前,“日本足球教父”川渊三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亚洲第一个拿到世界杯的一定是中国”。这番言论虽然看起来像是巴西总统卢拉“我也会看中超”一样的场面话,但川渊的话并非一时兴起的奉承,他在中超联赛成立的时候来中国考察,曾经跟很多人说过“这首先是因为中国人口多,人才选择面非常大,好的苗子非常多,但是要看怎样将这些人才统筹起来”。
中超联赛成立于2004年,距今已经二十余年,其间国足的成绩却是一条下降曲线。此前的中国队还打进了2002年日韩世界杯,外界的期待是可以由此成为世界杯常客,进而跻身世界强队之列。男足成绩的下降曲线引发外界“世界杯扩军的速度赶不上国足下滑的速度”的调侃,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结论。
在2002年之前,国足虽然也没进过世界杯,但一来那时候亚洲名额极其有限,二来国足也屡屡可以打到预选赛的最终阶段,仅仅是输在临门一脚而已;然而从2006年开始,国足连续三届甚至都缺席预选赛最终阶段,只是从2018年至今才得以勉强每次进入十二强赛或是十八强赛。比起上世纪亚洲区的两三个名额,本世纪国足在亚洲区名额上升到4.5个的情况下仍然无缘世界杯,而本届亚洲区的8.5个名额,目前国足恐怕也很难拿到其中之一。
与亚洲区对手对照,这种此消彼长就更为明显。就本场对手澳大利亚队而言,上世纪他们只在1974年参加过一次世界杯,长期以来在大洋洲也没有很好的比赛机会。史上国足对阵澳大利亚队的成绩并不差,但在2005年加入亚足联之后,澳大利亚队做到了从不缺席世界杯。尽管近年来澳大利亚男足的水平被公认严重下降,但仍然可以战胜下降更多的国足,此次也将对国足12年不败的纪录延长了。
再以东邻日本为对照,这种反差就更为明显。日本足球职业化始于1993年,与中国足球几乎同时间起步。但三十多年来,日本足球实现了从亚洲二三流到亚洲超一流的稳步提升,自1998年以来就从未缺席世界杯,也可以打出连续逆转德国队、西班牙队的精彩表现。日本队的世界排名是15名,队长远藤航已经提出了夺取世界杯冠军的目标。两相对比之下,国足不进反退的态势已经非常清晰。
进一步说,国足成绩的下滑,只是中国足球多年积弊的一个表征。“中国足球”是一个集合概念,除了国家队成绩之外,还有联赛体系、足球文化、产业经济等多个面向。而在这些面向上,中国足球同样积弊多多。比如说,足球人口上不去,足球氛围不够,产业经济上不能实现内生的正向循环,而只能在一次次的“豪赌世界杯”“金元足球砸钱”的短视举措之下事倍功半。
多年以来,中国足球从上到下充斥着急功近利思维:足协屡出奇葩政策,比如为国家队成绩而长期集训牺牲联赛,为年轻球员强行设置出场时间,等等;中超联赛经历了一段“金元足球”时代,而在泡沫破灭回归理性之际,外界才惊讶地发现,管理模式混乱与假赌黑蔓延,其对中国足球的长期伤害需要慢慢疗愈复原,并不是短期内的虚假繁荣所能弥补的。“金元足球”带来的“企业联赛”让中超变成了广告部大战,并没有为联赛体系注入可长可久的内生动力,已有的足球环境反而退化。
久久为功,方能功不唐捐。川渊三郎所说的“人口多,人才选择面大”并非虚语,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发挥民间力量,让大量人口转化为足球人口,让足球人才不致被埋没,让庞大市场建立起内生可持续的长久动力,让足球文化、联赛体系与产业经济建立起正向循环,以长期主义思维一点一滴地自下而上搞好中国足球,而不是紧紧以短线思维盯着国家队成绩,或是指望以金元泡沫来堆砌虚假繁荣。
事实上作为一项体育产业,中国足球的发展可以有效拉动三产经济,带来大量的税收与就业。以本次中澳之战而言,全国球迷的涌入直接带来杭州旅游消费1.51亿元的价值,综合经济效益推测近10亿元;另以联赛体系而言,中超联赛的场均上座率曾经达到世界前六,需要改善的是足协的管理模式,让各个俱乐部可以赚到钱、球员可以不再被欠薪困扰;最后,民间“村超”等业余比赛的繁荣显示,中国足球并不缺少民间基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更多地感受踢球的快乐,培养草根阶层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