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来自兰大一院的帮扶专家李广杰主任正在指导医院骨科团队开展膝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这也是会宁县人民医院开展的首例术式,填补了该院此项技术空白。
15岁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家属感慨道:“娃娃这个病以往都要跑到省城去,现在有了省里的专家,手术在家门口就完成了,既省钱又省心。”这是会宁县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会宁县有效依托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方位整合运用兰大一院医疗帮扶人才资源,坚持“服务+管理”双重机制保障,聚焦“需求+帮扶”双向精准对接,围绕“输血+造血”双轨人才驱动,不断创新医疗人才帮扶模式,成功引入先进医疗技术,有力推动了全县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坚持“服务+管理”,双重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帮扶工作。会宁县坚持把“组团式”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分层建立“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议事协调领导小组、帮扶专项工作小组,健全党政领导班子“一对一”和组织、卫健等相关部门对口联系帮扶人才机制,定期听取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动态掌握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通力协作、帮扶资源多方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制定组团式帮扶工作措施,从服务保障、关心激励、合力攻关、扩面帮扶等方面给予更大政策支持。每年为帮扶队员免费健康体检和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落实帮扶人才公寓房,每年开展慰问活动,每季度开展谈心谈话,及时解决帮扶队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保障帮扶人才无忧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充分信任并大胆使用帮扶干部人才,把他们放到院长等关键岗位,在人事、财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坚持把帮扶干部纳入县人民医院干部管理考核范围,一体管理、同等对待,实现帮扶干部人才从参与式向主导式转变。
坚持“需求+帮扶”,双向精准对接、全面提升帮扶质效。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会宁县聚焦当地群众诊疗需求、聚焦受扶医院人才专业需求,精准选派力量,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精准发力、持续深耕,确保帮到关键处、扶在心坎上。在帮扶队员上突出精准选派。针对受扶医院的专业需求和技术空白,切实加强与帮扶医院的双向对接,由兰大一院精准选派涵盖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多学科的32名骨干医疗人才,按照“任实职、担实责、分实工”要求,充分信任并精准提供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由帮扶队长担任会宁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帮扶队员分别担任对应科室副主任。这支帮扶团队不仅医术清湛,更怀揣着医者仁心和对帮扶事业的热忱,倾心倾情奉献,展现强烈使命担当,为帮扶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在帮扶措施上突出精准有力。坚持对着问题来,精准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具体目标和措施,以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帮助县医院建强“五大中心”,建好重点科室,拓宽诊疗方法、规范诊疗程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少花钱、看好病。
会宁县医院卒中中心通过甘肃省卒中防治中心认证,胸痛中心完成白银市首家县级医院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三级)通过审核认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已正常运行,启动心电诊断中心暨“心电一张网”项目,形成县乡村胸痛救治体系,持续增强医院专科救治能力。
三年来共救治胸痛患者例、脑卒中患者512例、创伤患者2631例、危重孕产妇4723例、危重儿童和新生儿1124例。结合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帮扶人才专业优势,加强骨科、手术麻醉科、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药学部等5个重点学科,胸外科、乳腺科等薄弱学科建设,先后指导重大或疑难危重手术646台,指导高风险麻醉164台。开展远程会诊175次,接诊门诊患者4329人次,普通会诊687次,疾病外转率同比下降9.7%。其中: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单孔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左侧开胸膈疝回纳+膈肌修补术等均为医院首次开展的术式,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纷纷为帮扶团队点赞。
注重“输血+造血”,双轨人才驱动、赋能发展本土医疗队伍。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培养一批批本土人才是提升受援医院发展水平的长远之计、根本之策。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会宁县注重建立“薪火相传”帮带机制,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推行团队带团队、师带徒、专家远程辅导、跟岗学习等模式,通过“结对帮带一批、跟班锻炼一批、研修培训一批”相结合,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团队,提升本地“造血”能力。
坚持“实践育才”,整合科室专技人才,按照“1+3”的帮带方式,通过“科室跟训、学术讲座、选派进修、交流学习”等方式,强化人才培养。三年累计签订带教协议32份,科室学术讲座197次,选派57名年轻医师赴兰大一院开展为期1-12个月的进修学习。注重“人才赋能”,围绕技术短板和知识缺项,邀请兰大一院骨科、神经胸外科、手术麻醉科乳腺科等多位专家在会宁县人民医院开展专题讲座56余场次,全院累计培训1889余人次。紧盯薄弱技术,指导开展起搏器植入、房颤射频消融、房间隔缺损封堵、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两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等新技术新诊疗项目12项,实现了本土医疗人才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双提升。(张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