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11

1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全球首款RGB-Mini LED量产,电视行业「DeepSeek时刻」已启

AI划重点 · 全文约4781字,阅读需14分钟

1.海信发布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实现电视行业的跨代引领。

2.RGB-Mini LED电视具有高色域覆盖度、高亮度、低能耗等优势,被誉为电视界的"六代机"。

3.为此,海信研发了全球首颗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和全球领先的高性能RGB-Mini LED背光芯片。

4.同时,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荣获2025 AWE艾普兰奖金奖。

5.目前,海信在全球100英寸及以上电视产品出货量份额已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球首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中国电视行业的「DeepSeek时刻」也来了

















图片

文 | 佘宗明




2025年进度条还没到1/4,但中国科技「新」潮澎湃之年的刻度已经标下。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科技机器人惊艳全场,就是标志性事件。


风既起,吹皱一池春水。在突破连着突破之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力正被外界重估。


德意志银行报告《China eats the world》中就写道:「2025年将是全球投资界意识到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竞争力的一年」,认为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筑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这番断言,正不断得到现实印证:在中国AI领域的「DeepSeek时刻」开启后,电视行业的「海信时刻」也已到来。


在刚过去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2025期间,海信举办「此刻是WALL2025超旗舰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量产上市。


图片


对于RGB-Mini LED电视,业界不吝用「OLED之上的画质新标尺」「高端显示新标杆」「重新定义全球旗舰电视标准」之类的赞许,来表达自己受到的「亿点点」震撼。将这些评价化约为一句话便是:RGB-Mini LED是足以决定电视行业下个10年格局的次世代技术。


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率先应用于Mini LED电视产品的海信,就此实现了对同行的跨代引领。


在前两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芙感慨道:「中国从低成本制造业基地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导者,这一转变令人印象深刻,且绝非偶然。」


海信能跑在全球电视行业的最前面,成为中国从制造高地转变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典型注脚,也绝非偶然。


在总结DeepSeek和宇树科技的崛起时,有两个词总被高频提及,一个是「第一性原理」,另一个是「长期主义」。某种程度上,海信实现电视领域全球引领的秘诀亦在于此。




01 

「电视界的六代机」「客厅里的新能源电视」……在海信116RGB-Mini LED电视UX推出后,有业内人士为其贴上了这些颇为形象的标签。


「电视界的六代机」,说的是RGB-Mini LED电视的范式变革意义。


消费者选购电视的第一考量因素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给出答案:画质。


一部电视行业发展史,就是一部画质进化史。今年是电视问世的100周年,回顾百年电视史,从CRT(显像管)、等离子、LED(发光二极管)OLED(自发光屏)QD(量子点)再到激光、Mini LED(微型LED显示)等,每次显示技术进步,都带来了画质的提升。


当前高端电视市场基本上QD-OLEDQD-Mini LED主导,采用方案基本上都是蓝色LED背光+量子点膜。跟此前技术比,它们在色彩纯度、色域面积、色彩体积、控色精度上已大幅改善,这些正是画质的决定性因素。


但二者在亮度、色域上仍存在局限性:QD-OLED在亮度上长期受到发光材料物理特性限制QD-Mini LED因量子点转换不可避免地存在色彩损耗,容易出现色彩漂白现象。


RGB-Mini LED则突破了这些瓶颈:它将背光方案改为了红、绿、蓝三色独立驱动的 LED 背光。如此一来,光源层面就具备了完整色彩信息,无需依赖量子点转换,这使得RGB-Mini LED电视在色域面积和色彩纯度上碾压了QD-Mini LEDQD-OLED,成为目前唯一能挑战OLED色彩还原能力的LCD技术的基础。


身为观众,未必了解116UX电视色域覆盖率达到 97% BT.2020是什么概念,但HDR的暗部色彩细节表现较传统电视提升20%以上、游戏画面层次感与色彩纯净度提升10%以上带给大家看《流浪地球》、玩《黑神话:悟空》时的超震撼体验是真实可感的。


「客厅里的新能源电视」,说的是RGB-Mini LED电视的节能降耗价值。


AWE2025展会上,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曾来到海信电视展区上起「物理课」:「所谓RGB就是Red(红色)Green(绿色)Blue(蓝色),在传统的电视产品中,受限于光源特性以及技术能力,每种光源都会有部分损耗,合成图像之后会造成色偏,同时损耗的光源又会导致能耗上升,而采用RGB光色同控算法之后,光源损耗非常小,这样既保证了画质的还原度,还降低了能耗。


图片


这得到了数据佐证:比起QD-OLED电视及传统Mini LED电视,海信RGB-Mini LED电视节能20%以上,堪称电视中的「双碳担当」。




02  

问题来了:RGB-Mini LED电视既然是液晶电视的代际跃迁,为什么推动液晶电视从单色背光控制正式进入RGB多基色背光控制显示时代的,不是其他电视厂商?

答案是:他们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事实上,早在2004年,家电巨头索尼就曾推出过 RGB LED 电视样机,意欲改变液晶电视「先将LED发出的白光分解出R/G/B三种颜色,再结合液晶的透光性实现图像色彩再现」的模式,直接采用RGB三色芯片集成的LED模组,实现RGB三原色无缺失的显示效果。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首当其冲的原因就在于,技术上太难实现了。


很多人都知道「不可能三角」,而RGB LED要解决发光效率低、寿命短、高温色偏、色纯不足等关键问题,难度堪比「不可能三角」。


难在灯珠设计:以前只考虑白色,现在里面有RGB三色灯,各自的波长可靠性,稳定性、色偏、色纯、寿命等问题怎么解决?还难在灯珠颜色间的控制:单色LED时代,只需主要考虑明暗调节,升级为RGB三色后,还要控制各个区域的色彩变化,实现「光色同控」。


图片

图片


所以从单色到三色,背光控制难度翻了远不止3倍。强如CRT电视时代的王者索尼,也只能是甄嬛传里的娘娘附体:臣妾做不到啊。


但巨头们不缺抢占下个时代的敏感性。以往倾向于押注OLED的日韩电视厂商们,而今也开始发力RGB LED


314日,索尼宣布了基于RGB LED背光技术的下一代显示系统——官方称之为General RGB LED;今年1CES 2025 期间,三星也展示了其最新的RGB Micro LED电视原型产品。


只不过,索尼的依旧是「期货」,新产品仍停留在「原型电视阶段」;三星号称其实现了消费级显示屏中首次全彩局部调光的RGB Micro LED电视,则被指有玩文字游戏之嫌——它其实仍是采用了微型RGB LED背光技术的LCD(液晶)电视,不能算作Micro LED电视,进入量产期后效果如何也有待观察。


摸着海信过河,依旧是他们的不二之选——只有海信将RGB-Mini LED从概念层带到了规模化、产业化阶段。至少在当前,他是第一,也是唯一。


而海信能吃RGB-MiniLED电视量产「头啖汤」,解题关键词就在于「第一性原理」和「长期主义」。




03 

说到「第一性原理」,不少人会想到马斯克:在传统车企还在死磕发动机热效率时,马斯克却觉得:移动的本质是能量转换,为什么必须烧汽油?尔后便有了,特斯拉用18650电池组重构了汽车DNA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大概也从中受到启发。算力提升如同盖楼,在OpenAI带动大模型厂商们狂堆砖块(芯片)时,DeepSeek却打破路径依赖,依托发明钢筋混凝土(数学框架创新)来重塑建造方式。

海信同样是「第一性原理」的践行者:他跳出了画质提升的「量子点技术依赖」,直接回归本质、零基思考。

面对以往显示技术的的画质瓶颈,主流解决方案就是在原有框架下进行修补:在背光源上加入量子点技术,来个二次转换,以此提升色彩还原能力——尽管这样会因多了层滤色片而牺牲亮度。

海信则是回到底层逻辑,寻求升维解法:「三生万色」,三原色红绿蓝是万色之源,可以叠加组合出无数种颜色来,那就回归本源,采用RGB三色直驱显示+分区控光控色。


图片


如果说,之前的显示技术相当于将只能发白光的手电筒光线投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上,那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就是用三支单独可控的手电筒直接照到屏幕上,摁什么开关就发什么颜色的光,还能像调色盘那样混合产生所需的亮度和色彩。

由于少了那层「玻璃纸」,色域覆盖度、色彩纯度更好了,亮度也更高了。我们看大屏电视时,色彩可以更逼真细腻了,细节可以更丰富清晰了。

普通电视实行二维分区亮度控制,主要控「光」,RGB-Mini LED则是增加色度控制,实现光色同控,听起来很合理,可怎么确保光色能同控?

海信依旧是从源头求解:电视显示的底层支持是芯片,那就从芯片着手,善用「智慧大脑」、实现软硬协同。

正如乔布斯不是在功能机上简单加相机、MP3,而是用多点触控与软硬协同重新定义了手机那样,海信的RGB-Mini LED电视也不是在那张滤色片上做优化,而是用光色同控打破了电视的原有画质天花板。这不免让人想起熊彼特的「马车VS火车」论。




04  

今年以来,DeepSeek崛起、《哪吒2》火爆带火了「长期主义」一词。

长期主义,就是长远眼光加长久坚持,是「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的耐心与恒心。梁文锋受访时说的「很多竞争都是阶段性的,过于纠结于短期竞争,反而容易迷失方向」,就是对长期主义的注解。


RGB-Mini LED要是容易实现,就不是底层创新了。生产工艺上,要保证每个RGB 灯珠参数精准一致;光学设计与混光效果方面,得让数千灯珠均匀发光、精准混色;驱动环节,芯片性能、算力要够强,散热、稳定与兼容性也得达标;控制层面,需用复杂算法实时校准灯珠色彩不一致问题……哪个拎出来都很考验工程化能力。


这就对底层的芯片提出了高要求:三维控色要是靠传统画质芯片,画面失焦撕裂是必然。毕竟,传统画质芯片只会分时处理,需要先提亮度再调色彩,很难支撑两者并发处理。


海信能突破「技术锁定」率先实现RGB-Mini LED电视量产,就跟在「两颗芯」上的重大突破紧密相关:全球首颗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帮海信在RGB显示道路上从01全球领先的高性能RGB-Mini LED背光芯片,帮海信在RGB显示道路实现了从1100


图片


光色同控是世纪难题?海信发布的全新一代信芯AI画质芯片H7,实现了从显示场景AI分析识别,到AI自适应控光,再到高精度控色的RGB多基色显示颜色的精准控制。


LED三色芯片应用中最核心的效率、寿命、色偏、色纯等问题难解?海信通过多项设计、材料和工艺创新推动了自研RGB-Mini LED芯片的重大突破,率先达成三基色光源产业化。


自研这两颗「芯」,给了海信改写电视行业版图的底气。


考虑到红R绿GB三块独立发光芯片得放在尺寸小至50~200微米的背光灯珠上,超大屏RGB-Mini LED电视又是上万灯珠、上千分区,其难度可想而知。非行而不辍、锲而不舍的技术攻关,很难做到这点。


海信视像科技总裁李炜就在发布会上表示,「海信在显示技术领域已经默默耕耘十数载。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精准定位了RGB显示的两大核心瓶颈:一是RGB光色同控的芯片及控制系统,二是LED发光芯片的效率与寿命难题。


正因为海信能摆脱「机会主义」与「速成主义」之困,围绕难而正确的事做压强式投入,二十年磨一剑,才有在RGB-Mini LED电视上的破壁者地位。

 


05 

践行「第一性原理」和「长期主义」,不是在沙漠里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在需求牵引下朝着「难而正确」的方向行进,最终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落脚点。正如段永平所说:真正的创新,是去做用户需要但还未被满足的事情。

用户需求导向,要建立在洞察用户真正需求之上。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有过形象比喻:如果你只摸到了象的耳朵,那么你的解决方案就是拿一个筐,把耳朵拎走。如果你摸到的是整头大象,你的解决方案就会是集装箱,用卡车把它运走。但是如果你摸到了整个象群,你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修桥、修路。

海信摸到的就是象群——他洞悉到了用户的「既要又要还要且要」,既要超高色彩表现,又要超广视角,还要超高亮度,且要超低能耗,RGB-Mini LED电视就为此而生。

持续探索技术边界与品质上限,让海信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攻克了「屏幕越大越难同控」的困局,让「WALL时代」的「墙有多大,电视就有多大」在UX上得以实现。

叠加行业唯一「双层低反,二次降反」的黑曜屏Ultra有着歌剧院级别音质表现的帝瓦雷音响系统,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成了业内不少人眼中的「全球超旗舰电视的中国答案」「2025年超高端旗舰Mini LED电视机皇」。正因如此,UX成功斩获2025 AWE艾普兰奖金奖。


图片


技术制高点,往往是留给追求极致者的。而海信的追求极致,又让中国电视品牌在新技术迭代周期里占据了先机。

要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索尼曾凭着栅条彩色显像管制霸CRT电视市场;千禧年后,三星又凭着中大尺寸LCD电视成为LCD电视市场的王者。

而当「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罗盘指针指向了激光电视、RGB-Mini LED电视,以海信为代表的电视巨头正大放异彩,带领中国电视行业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身位转换。

市场会犒赏领先者。Omdia数据就显示,截至去年底,100英寸及以上电视产品的全球出货量份额,海信已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球首位。

到头来,电视领域的「海信时刻」跟AI领域的「DeepSeek时刻」暗相呼应,共同划出一道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轨迹之余,也双双验证了彼得·蒂尔在《从零到一》里的那句话——「伟大的企业都建立在创新和差异化之上,而非简单的竞争。」



图片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或手机号:18810070968

 ©

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