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眩晕以及平衡障碍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这些症状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活动造成限制,进而降低生活质量。老年人头晕、眩晕及平衡障碍的成因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因素。不过,随着前庭功能检查技术、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治疗方法的日益完善,如今我们能够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这些症状的病因,并据此开展综合治疗。
本文主要阐述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对于出现头晕/眩晕症状的老年人,评估工作需全面且细致,既要详尽地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也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见图1)。在获取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后,应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当的辅助检查项目。最终,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明确病因诊断。
图1老年人头晕/眩晕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超过半数的老年患者在描述头晕或眩晕症状时往往表述模糊,所以,除需向患者本人反复核实外,还需参考家属或日常看护者的补充信息,以保证病史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在询问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症状的起病方式和发作形式,仔细区分患者头晕或眩晕的具体表现,例如是旋转性眩晕、步态不稳,还是头昏等情况。同时,要了解发作的频率以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此外,需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晕厥或跌倒的情况,是否有长期饮酒的习惯,以及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
要重点询问患者是否正在服用可能与头晕有关的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焦虑抑郁药、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体格检查
老年人首发急性持续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发作期查体重点包括:血压、心率/律、意识、语言、眼球运动、眼球震颤、粗测听力、肢体肌力、共济运动及感觉,情况允许时可行头脉冲试验、扫视试验、跟踪试验、位置试验等。
实验室检查
老年人若同时患有慢性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则需要密切关注其血糖以及电解质的检测结果。
针对部分老年患者,有必要开展阿片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的筛查工作[1]。另外,对于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老年人,应当注意安排血钙以及维生素D的筛查项目。
前庭功能检查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视频眼震电图(VNG)有助于定位前庭中枢通路病变,也有助于病变侧半规管的定位和耳石复位治疗[2]。
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v-HIT检查可以客观定量的检测3个半规管的高频(4~6Hz)功能,患者前庭功能下降,其VOR增益下降,出现扫视波,尤其可以捕捉到HIT检查难以发现的隐性扫视波[3]。
转椅试验: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双侧前庭功能受损,尤其对那些不能进行v-HIT测试的颈椎受限的老年患者[4]。
计算机动态姿势描记仪(CDP):CDP是用于评估个体功能性平衡能力的一种前庭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
针对急性持续性头晕或眩晕的老年病患,一旦迅速出现意识障碍或者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应优先选择头部CT检查,以此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性。
若怀疑患者为缺血性卒中,则需尽早安排脑部MRI的DWI序列检查,必要时择期复查。
而对于慢性头晕或眩晕的患者,需结合其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开展脑部MRI检查,以筛查是否存在脑干小脑萎缩以及局部病变,同时留意是否有脑室扩大和脑白质病变的情况。
其他电生理检查
对于合并感觉异常或平衡障碍的患者,必要时可行肌电图检查评估周围神经,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评估深感觉传导通路。
治疗方法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急性期或发作期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急性期或发作期对症治疗
老年人头晕/眩晕急性期或发作期,症状严重者,可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前庭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等。
前庭抑制剂
如抗组胺类、苯二氮类或抗胆碱能类等药物(见表2),可有效控制眩晕急性发作,原则上使用时间应<72小时。
急性期的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停药,否则会抑制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5]。
图2急性期常用前庭抑制药物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前庭神经炎急性期、突发性聋急性期或梅尼埃病急性期眩晕症状严重或听力下降明显者,可酌情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
对症支持治疗
眩晕急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严重恶心呕吐者,应予止吐剂等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补液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
鉴于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头晕/眩晕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有时难以确定单一的病因。因此,治疗策略应当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主,针对具体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应参考相关的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
对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依据其个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包括复位治疗、习服训练以及随访观察。在进行复位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配合程度,从而决定采用手法复位还是借助仪器设备进行复位。此外,还需重视病因的排查与相应治疗。
对于患有双侧前庭病、老年前庭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患者而言,均有必要开展适度的康复训练,并且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
前庭康复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
常用于老年人前庭疾病和平衡障碍的前庭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凝视稳定性训练、习服性训练、平衡与步态训练、行走训练。具体训练根据患者眩晕的病因及前庭中枢代偿功能状态而制定。
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前庭功能减退并出现慢性头晕或眩晕症状的患者,前庭康复训练均可能使其受益。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属于一种较为简短的心理治疗手段,其目的在于借助行为改变与认知重构,来识别并纠正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观念。研究显示,可以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人头晕。
参考文献
编辑 | 三顺
审核 | 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