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吴其尧
吕叔湘《语文杂记》第七五则讨论汉语中“好不……”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好不热闹”意思是“好热闹”,“好不高兴”意思是“好高兴”,唯一相反的例子是“好容易”意思是“好 不容易”。吕先生认为这是汉语语法里的常识,无需多说。其实还是值得一说的,吕先生只指出了“好不……”这一结构表示肯定的现象,没有指出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好容易”和“好不容易”虽意思大致相同,但在表达的侧重点和语气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吕先生还指出了第三种情形,那就是:只有“好不A”,没有“好A”。他举了大量例子,这里仅选其中的几例:
好不安分 好不争气 好不讲理 好不公平
好不人道 好不知足 好不值得 好不习惯
好不识好歹 好不识抬举 好不识时务 好不通人情
吕先生分析道,所举例子中的形容词“安分”“争气”“公平”等等,本身不能用“好”来加强,可是用“不”否定之后就可以用“好”来加强。这些词语在语义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吕先生认为“很值得研究。”(《语文杂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40-141页)我觉得吕先生列出的例子中有些“好不A”也可以是“好A”的,比如“好争气”“好知足”“好公平”等,也是可以说的。另外,这些词语在语义上要总结出共同点来似乎也不容易。
钱锺书《管锥编·左传正义》第一五则讨论“兵不厌诈”时指出了汉语中“词负而意正、词正而意负”现象,也提及“好不……”这一结构。钱先生举了几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他心性好不风月,说了两位姑娘好情,他巴不得在里头的”;《儒林外史》第四回“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说做了夫人,好不体面”;这两例中的“好不风月”“好不体面”就是“好风月”“好体面”之意。而元曲《看钱奴》第二折“俺这穷的好不气长也!”,第三折“俺这无钱的好不气长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朝奉好不精细,私下做事,门也不掩着”;这两例中的“好不气长”“好不精细”却是“不气长”“不精细”之意了。钱先生认为:“孰正孰负,……不据本句而当据上下文以区断。”(《管锥编》,第189页)这是很中肯的意见。
美籍华人学者杨联陞《中国语文札记》一书中收有“汉语否定词杂谈”一文,详细讨论了汉语中表示否定的词语,涵盖了文言和白话,其中也谈到了白话文中的“不”字,特别指出“好不容易”作“好容易”讲,“不”字是为了加强语气,“好不容易”是“实在不容易”之意。杨先生认为:“倒是‘好容易’当‘好不容易’讲,比较费解。”其实,这并不费解,“好不容易”里的“不”确实是为了加强语气,起到强调作用,侧重于强调达成某个结果的过程充满困难、历经波折;“好容易”则侧重于表达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达成了某个结果。例如:“我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作业”,强调完成作业的艰难;“我好容易才完成作业”,表示最终完成了的结果。杨先生特别指出:“一般言之,有‘不’时比较更生动些,不过因为这些词本来就是生动的说法,不仔细体会,轻重不容易分别就是了。”(《中国语文札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8页)
钱先生和杨先生都认为“好不……”结构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何时表示肯定何时表示否定要视上下文或具体语境而定,要仔细体会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