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头雁”领飞 “梅”好事业正当时

原标题:“头雁”领飞 “梅”好事业正当时

安徽日报记者 班慧

3月24日,春光和煦。早上7点不到,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党总支书记袁祖发已经来到青梅基地,查看青梅长势,指导春季病虫防治。

“前年种的青梅已经开始挂果,这两年一共栽种了440亩、2万株。”袁祖发盘算着,明年果子长势好的话,年净增收40万元也不成问题。

五年打造千亩青梅基地,开展青梅深加工,发展文旅产业……袁祖发在心里一点一点描绘着发展蓝图。花桥村的未来,像眼前蓬勃生长的青梅果苗一样充满希望。

同样生长的,还有袁祖发眼角的皱纹和鬓边的白发。将时间的钟摆拨回到2010年8月,袁祖发初任花桥镇花桥村的党总支书记。彼时,村集体欠债28万元,村容村貌脏乱差,干部缺乏干事激情,也正因如此,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工作一度开展不下去。

图片

袁祖发(左)在走访群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要接下这个“烂摊子”?“我出生在花桥,成长在花桥,这里有我的根和魂,我想改变村子的贫穷面貌。”袁祖发下决心,把局面扭转过来,让花桥村变个样!

作为“头雁”,他以身为范,带领村“两委”走出“村机关”,登门入户访民情,一条凳上话家常,做“狗不叫”式的干部。群众心中有杆秤,看到党员干部带头,逐渐愿意跟着干,工作开展顺畅了许多。

但是,没有集体的经济,就没有集体的力量。怎么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是袁祖发上任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当时,附近的新芜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村里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土地撂荒,而一批村内能人想搞规模种植,面临用地难题。于是,袁祖发一户一户上门动员农户将土地出租,既带动经济发展,又解决部分群众就业,还增加了农户土地租金收入。

2017年,他抓住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三变”改革契机,发动55户村民投资入股,成立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及周边粮食种植大户晒粮难、卖粮难问题。

2022年是花桥村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袁祖发乘着芜湖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试点的“东风”,对原有合作社进行改制,第一个在全市成立全民入股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经营范围从原有的单一粮食烘干扩大到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配套服务。同年,与区供销社联合成立花桥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直接对接农资生产厂家,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增加合作社收入。

就在这一年,花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迈入经济强村行列。在2023年首次举办的合作社分红大会上,2852名村民共计领取分红44.82万元。看到喜笑颜开的村民,袁祖发心里也乐开了花。

“如今,花桥村已连续3年向全体村民分红,今年我们首次探索将信用建设纳入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为最美信用户、诚信标兵、乡村治理示范户等50人颁奖,发放信用分红。”袁祖发总结,这既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又能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把花桥村建设成为‘业兴、民富、和美’的村庄,是我奋斗的目标。”眼下,袁祖发正带领着群众开展芜湖航空马拉松花桥村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他坚信,花桥村未来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来源:安徽日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