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汉消
随着春季气候干燥、气温持续攀升、清明祭扫活动增多,户外杂草植被区域火灾隐患显著增加,为有效预防户外植被火灾事故发生,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充分发挥防消联勤工作事前预防、靠前防范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预防、处置、检查、宣传”四位一体防控体系等举措,周密部署防灭火工作,切实维护全市消防安全稳定。
全面摸排熟悉,分级制定方案
前期,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人员对各辖区内殡葬场所、公墓陵园等祭祀重点区域开展专项调研,按照“一场所一预案”原则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全面排查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等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林地区域。并根据摸排情况分级制定方案,研判辖区森林火灾风险,了解掌握辖区森林资源、火险分布、防灭火设施、预测预警信息等情况,制定本辖区森林草地防消联勤工作方案。
多维巡防体系,筑牢安全屏障
针对陵园墓地、景区山林等高危区域,武汉消防开展了系统巡防,严格检查消防设施、火源管控及水源可靠性,并结合火灾高发时段规律(12时至22时火情多发),巡防力量科学调整勤务部署,每日8时至11时、14时至17时对重点区域开展预防性作业。现场通过无人机巡航、红外监测、全方位湿化等“人防+技防”手段动态预警火情;同时联合应急、林业、公安及基层力量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在清明前后等重点时段开展林区巡护、野外用火监管及隐患排查,严控违规用火行为,形成“精准防控+科技赋能+联防联控”的多维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风险。
强化预案演练,实现快速处置
为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武汉消防根据辖区森林火险分布、灾情等级修订完善本级森林火灾扑救预案,明确响应等级和人员车辆出动标准。积极与辖区应急、林业等森林火灾处置专业队伍开展联勤联训、实战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在配齐个人防护装备基础上,配备风力灭火机、灭火鞭、铁扫把、消防火耙、移动水囊等装备器材,定期组织开展山地取水、接力供水、远距离供水、水泵架设、开辟隔离带、喷水增湿等技术战术训练,确保第一时间能够迅速响应并处置突发情况。
开展湿化作业,降低火灾风险
为有效降低山林植被的可燃性,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武汉消防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湿化处理,通过向沿路山林进行喷水作业,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湿化干燥可燃物,从而降低山林火灾风险。同时,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气象条件,调整喷洒的水量和范围,以达到最佳的增湿效果。
创新宣传引导,培育防火自觉
武汉消防创新宣传模式,在重点林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警示标识、开展流动宣讲等方式,向过往群众、林区负责人普及森林防火知识。重点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引导群众采用鲜花祭祀、植树追思等环保方式替代传统焚香烧纸行为,有效提升全民防火意识。
下一步,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将常态化开展森林火灾防范工作,抓实抓细火灾排查、火源管控、宣传教育、巡护管护等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火灾形势平安稳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