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9

评论

14

1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杀死肯尼迪的人,或许不是你以为的那一个“人”

AI划重点 · 全文约1705字,阅读需5分钟

1.62年后,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案仍有许多谜团未解,特朗普下令解密相关档案。

2.官方结论是奥斯瓦尔德为凶手,但质疑声从未停止,人们不相信一个24岁的前海军陆战队员能主导如此复杂的刺杀事件。

3.特朗普认为解密档案是为了清算政治对手,而非追求真相,他试图重新定义“真相”的所有权。

4.然而,美国政治体制内部的权力博弈使得真相的曝光成为禁忌,特朗普的解密举动引发了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刻反思。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62年过去了,子弹的烟雾早已散尽,可疑云仍在上空盘旋。

肯尼迪之死,并没有随着“凶手”奥斯瓦尔德的倒地而尘埃落定,反倒像一场绵延数十载的美国噩梦,不断从历史的尸体中爬出新的谜团。

而现在,这具被掩埋半个世纪的秘密,终于又一次被特朗普挖了出来。

但这次不是为了缅怀总统,也不是为国伸冤——而是为了复仇,为了掌控,为了一个他在白宫中未竟的布局。

图片

子弹拐弯,证词翻转,美国“真相”的底色

其实,官方的结论很早就下来了: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被狙杀,凶手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个24岁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信仰马克思主义,性格孤僻,曾叛逃苏联。他在德州学校图书仓库的六楼,朝总统的敞篷车连开三枪,两枪命中,一枪致命。

可是,质疑声从未停止。

哪怕官方公布了厚达上千页的《沃伦报告》,哪怕552名证人接受了问询,哪怕“魔术子弹”理论被摆上了电视节目模拟实验桌……人们依旧不信。因为结论太整齐,整齐得像一场早就设计好的演出,而不是调查。

比如,所谓的“目击证人”霍华德·布伦南,他在警局没有认出奥斯瓦尔德,却在FBI那里“认定”他就是枪手;比如那颗诡异地穿透肯尼迪、再击中康纳利州长的“魔术子弹”,不仅完好无损,甚至弹道路线反物理地拐了弯。还有更荒诞的事:奥斯瓦尔德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在警方押送途中被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当众射杀。

是的,凶手,也死于“愤怒的正义”。美国司法体系的效率,仿佛专门挑选性命来展示“终结”。

人们从不是不相信奥斯瓦尔德开了枪,他们是不相信他一个人能主导这场刺杀。他太渺小,太边缘,不足以独自挑起一场扭转美国历史的地震。而一个有组织、有遮掩、有沉默机制的大阴谋,才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剧本。

解密,不为真相,而为权力清算

图片

于是,特朗普出场了。

3月,他下令解密肯尼迪遇刺的档案。按照官方说法,FBI因此发现了2400份、超过14000页的新记录,从未被审查,从未被公开。光是这句话,就足够耐人寻味:为什么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有“从未被审查”的文件?谁在隐藏?谁在拖延?又是谁怕这些档案重见天日?

从法律上讲,早在1992年通过的《肯尼迪档案法》就规定,所有相关文件必须在2017年前全部公开。但讽刺的是,2017年正是特朗普第一次任期。他当年没有完成公开,反而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I have no choice”。

这句“我别无选择”,成了特朗普和美国情报机构之间的一道隐形鸿沟。

CIA、FBI、国务院——这些掌握国家黑匣子的机构,最后关头突然出手,阻止了特朗普的解密意图。他忍了。他按下暂停键,但记住了每一个反对者的名字。

2025年,他回来了。这一次他不再“别无选择”,而是亲手拔掉了阻碍——先是签署解密令,然后撤销了对蓬佩奥的安保待遇——蓬佩奥正是2017年主张封锁档案的CIA局长。

这是一个复仇者的节奏。他不是为了揭开真相,而是要在“真相”的包装纸里清算老账。特朗普式的政治不是揭露,而是利用——将疑云变成武器,将历史变成子弹,反击那些曾背后操纵他任期的人。

谁怕秘密被公开?怕的不是人民,是体制本身

而问题的根,不在于“是否真的有第二名枪手”,而在于为什么美国这个号称自由透明的国家,会在一个总统遇刺的问题上拖延解密长达六十年?

如果说奥斯瓦尔德是那颗射向肯尼迪的子弹,那么封存的档案就是那颗射向民主制度本身的子弹。你可以质疑“魔术子弹”,你可以反复模拟弹道,但你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理应公开透明的体制,会如此恐惧真相的曝光。

或许正如特朗普所言:这些秘密文件,一直是权力交易桌上的筹码。一方是执政者,一方是深层国家。肯尼迪之死,早已超越谋杀,它成为了美国体制内部权力博弈的象征。

特朗普此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他对“建制派”的全面反扑。他试图重新定义“真相”的所有权——不再是由情报机构决定,而是由他这个“政治复仇者”主导。他深知,阴谋论从不是敌人,而是工具。用得好,就是撬动选民情绪的杠杆,就是打击政敌的铁锤。

谁才是历史的枪手?

图片

所以,杀死肯尼迪的人,真的是奥斯瓦尔德吗?

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早就脱离了“谁扣动了扳机”的层面。它成了美国政治暗面的一面镜子——照出机构的谎言、权力的遮掩、民主制度的裂痕。特朗普执意解密,不是因为他关心肯尼迪,而是因为他需要一根撬棒,撬开这个国家的沉默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不是在寻找真相,而是在制造一个属于他的版本——一个可以用来洗刷耻辱、拉拢民意、清算政敌的“真相”。

这就是美国政治的荒诞现实:你可以杀死一个总统,但你永远杀不死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而当解密成为斗争的工具,真相本身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操控它,谁能利用它,谁能用它重新书写历史。

所以,当你问“肯尼迪的枪手到底是谁”时,也许更该问:

谁才是真正扣动美国命运扳机的那只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